4月初,白头翁花葶迅速伸长,花蕾显著增大。植株高度仅15~20厘米时,深蓝色花朵绽开,在鲜黄色雄蕊群衬托下,花色显得更加浓艳,花径可达6~8厘米。白头翁花朵昼开夜合,单朵花寿命约7天;花瓣凋谢后,宿存花柱迅速伸长,使整个聚合果呈浅绿至银白色球状;充分成熟的果球,花柱上纤细柔软的毛与花柱成直角展开,果球变为白色。从花朵开放到蒴果成熟的一个半月中,先赏花后观果,是我国北方难得的早春花卉。夏秋季节,叶丛碧绿,经严霜后休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草花组,1977年秋季自北京香山卧佛寺三祝香挖回两株野生白头翁植株,经过多年试验栽培与观察,解决了人工大量繁殖白头翁问题,突出地解决了虫害与采种问题。1985年春季,人工繁殖的白头翁植株已在宿根花卉园内开花。本项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工作还进行了白头翁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为今后开展白头翁属的育种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此项研究已获得阶段性成果,并通过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白头翁引种栽培”的选题方向、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为我国野生花卉引种工作做出了范例,为园林绿化丰富了植物材料。
白头翁的栽培技术
白头翁,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毛茛科植物,原产中国,华北、江苏、东北等地均有分布。多野生,亦可作花卉或药用植物栽培,它具有耐寒、耐旱、抗性强等优良性状;是同属植物中花朵最大的种之一;在华北地区还是露地越冬的宿根花卉中开花最早的种类。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花期早,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果期羽毛状花柱宿存,形如头状,极为别致,白头翁全株俱毒,根茎供药用,作为野生药用花卉,早已被人们重视而采掘利用。因此,天然资源不断遭到毁灭性挖绝,损失严重;始终没有人研究它的引种、栽培、插种繁殖等一系列问题,在园林中也没作广泛的观赏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