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黄栌的培育

2012/9/9 17:09:45

红叶黄栌又名黄道栌、黄栌材,为漆树科黄栌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该树叶形秀丽,秋季叶片变成鲜红色,霜降之后,叶片颜色更加鲜艳。树形婆娑,树冠圆形,树皮暗灰褐色不开裂。小枝紫褐色,被蜡粉。单叶互生,宽卵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全缘,叶柄细长。花小,杂性,黄绿色。顶生圆锥花序,初夏花后,有多数不育花的紫绿色羽毛状细长花梗宿存。核果肾形。为阳性树种。能耐半阴,耐寒,耐旱。也耐瘠薄和碱性土壤。不耐水湿,宜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快,萌蘖性强。根系发达,但须根较少。秋季当昼夜温差大于10℃时,叶色变红,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一般采用种子育苗。我苗圃繁育基地自2002年春天起采用种子进行繁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其种子育苗技术如下。
  一、种子采集
  红叶黄栌3至4月开花,6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及时选取性状优良、无病虫害、幼龄健壮母树,剪取果穗,除去穗枝、果柄,放入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4至36小时,搓烂果肉,除去蜡质,用清水冲洗干净,经过去杂、精选、晾干,存放到干燥、阴凉处备用,并防止霉烂、鼠害和虫害。
  二、种子处理
  红叶黄栌种子需经低温层积处理方可进行播种,经过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出苗整齐。方法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先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或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用塑料薄膜密闭30分钟,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2次,放入20℃的温水中浸种24小时后捞出。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方挖坑,坑深0.8至1.0米(地下水位以上,冻土层以下),宽0.5米,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坑的周围设排水沟。坑底铺20厘米厚的卵石,种子、沙子的体积比为1:3,沙子的湿度为饱和含水量的60%至80%,即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种、沙混合均匀,厚度为25至35厘米,上铺20厘米左右的细湿沙,其上用湿润的蒲包片或草帘盖好。经常翻动和补充水分,播前一周将种子移至温暖向阳处进行增温处理催芽(18℃至25℃),一般在10℃左右发芽力微弱,随着温度增高发芽力逐渐增强,在20℃至25℃时,发芽快而整齐,超过35℃发芽受到抑制。为了便于通气,防止发热,在沟内每隔1至2米放一通气草把。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还要不断培土,防止插穗受冻或干燥。早春随着气温逐渐转暖,经常检查埋藏沟,若沙层太干,应向沙层喷水补充。待种子有1/3露白时即可播种。
  三、圃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粘土或沙土地须进行土壤改良后再作圃地,选好圃地后,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5000至8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硫酸亚铁10千克,均匀撒施于地面,深翻30厘米,作1米宽的畦面并整平,苗床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可用高锰酸钾,每亩用100克,稀释在800千克水中使用。也可采用硫酸亚铁进行消毒,播种前5至7天,在床面上浇洒2%至3%的水溶液,每平方米用量为4.5千克。
  四、整地播种
  春播要适时早播,一般在土壤化冻后,即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采用开沟条播,沟距30厘米,开沟深度为3厘米,经催芽的种子播前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每亩用种量为4至5千克,覆土厚度为1.5至2厘米,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为了保墒和防止冻害可覆地膜,保持土壤温度。
   五、病虫害防治
  红叶黄栌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立枯病可喷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溶液或浇灌3至4次0.5%的硫酸亚铁溶液。白粉病可喷15%粉锈宁0.1%的溶液。
  铜制剂是防治霜霉病最有效的药剂,如波尔多液等,同时可喷克乙磷铝等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16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35%甲霜灵2000至3000倍液,以后每隔10至15天喷一1次,连续2至3次,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利用甲霜灵灌根,方法是在发病前用稀释750倍的甲霜灵药液在距植株主干50厘米处挖深约20厘米的浅穴进行灌施,然后覆土。用灌根法防治霜霉病药效时间长,不污染环境,但多次使用甲霜灵后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交替用药。
  虫害主要是地老虎、蚜虫、叶蝉。防治叶蝉、蚜虫可喷25%速灭威0.1%的溶液。防治地下害虫可在苗根周围浇灌50%辛硫磷乳油0.1%溶液。
  一般当年生苗高80至100厘米,2年生苗高1.8至2.5米即可出圃栽植。
六、苗期管理
  出土前的管理,适宜的水分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条件,播种前灌足了底水,出苗前可不进行灌溉,但苗圃地易生杂草,夺取土壤养分、水分,需进行松土除草。松土除草的时间一般在雨后进行,行内松土要浅于覆土厚度,行间可适当深些。
  出苗后7天左右幼苗长到2至3片叶时可进行第一次间苗,间苗应遵循“去弱留强,去劣留优”的原则。第二次间苗在5月中下旬,株距5至8厘米,每亩留苗3至4万株,间苗最好在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拔除苗木时注意不要带动保留苗的根系,间苗后及时进行灌溉,使苗根与土壤密接。补苗宜早,结合第一、二次间苗进行,用锋利小铲掘苗,带土移栽于较稀处,适当压实。红叶黄栌幼苗忌积水,排水不良易造成根系腐烂,所以雨季应注意设置排水沟,防止涝死苗木。
  根据红叶黄栌幼苗生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及灌水量。种子在发芽期间灌溉要次多量少;幼苗出齐后,灌溉要量多次少,每5至7天灌溉一次,每次要浇透灌足,灌溉要在早晚进行,切忌中午大水漫灌。
  红叶黄栌苗期为促进苗木的加粗生长和加长生长,应在7至8月份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的肥料为主,如腐熟的人粪尿、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幼苗期以氮肥、磷肥为主;苗木速生期氮、磷、钾适当配合;苗木硬化期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一般追施3至4次,追施化肥时要集中施用,采用沟施,将肥料施在根系附近。根外追肥在阴天或潮湿的早晨进行,将肥料喷施在叶子的正反两面,连续喷2至3次。一般尿素的浓度为0.2%至0.5%,每亩使用量为0.5至1.0千克;过磷酸钙为0.5%至1.0%,每亩使用量为1.5至2.5千克。在苗期的管理中,浇水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前期浇足水,后期适当控水,浇水后及时松土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