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竹的栽培

2012/9/9 22:37:32

 每亩每年留养的母竹三十十株。在八~九月底挖除四年生等数量的老竹进行更新。每亩立竹保持八十十~一十十十株,龄级组成为一年生占三十%,二年生占三十%,三年生占三十%,个别空处可留四年生五%~一十%,立竹半径一.五~二.五厘米。在新竹抽技展叶后可进行钩梢,留枝一十~一二档,在无风倒雪压的情况下,可不钩梢。要想获得四季竹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掌握好以下七项栽培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技术 造林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四季竹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以及四季竹的出笋期长短和产量高低。造林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乌沙土和沙质壤土。空气年均相对湿度八十.五%。 二、整地技术   整地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节进行。整地方式应根据劳力、造林地条件、造林方法及环保要求等来确定,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种方法:全面整地法:适用于坡度不大的造林地,整地时开垦深度四十~五十厘米;带状整地法:适用于坡度在二十~三十度的造林地,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整地带宽度为二~三米。未开垦的地带,应在造林后的二~三年开垦完毕;块状整地法:适用于因劳力缺乏或坡度三十度以上的造林地,在全面清理灌木、藤丛的林地上,根据造林密度,确定栽植点。块的大小一般为二米×一.五米或一.五米×一.五米,深度为四十厘米。以后三四年内将未开垦的地带开垦完毕。 三、母竹选取技术   母竹的选取技术包括母竹选择、母竹挖掘、母竹运输。   一.母竹选择。移栽母竹选择一~二年的竹子,粗细以米半径一~一.五厘米的为宜。母竹应是分枝较低、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健康立竹。   二.母竹挖掘。母竹选定后,在距母竹竹根三十厘米的地方挖开土层,仔细找到该竹所连竹鞭。将竹鞭两侧开沟,暴露来鞭与去鞭,按来鞭长二十厘米,去鞭三十厘米切断,留枝四~五盘。再将母竹连同竹鞭一起掘起。四季竹竹林密度大,常用几株母竹靠近生长在同一条鞭上,挖取母竹时难以分开,可将二株或三株一块挖起,一块造林。   三.母竹运输。为防止宿土脱落和“螺丝钉”受损,远距离运输时需进行包扎。在挑运或抬运时,竹秆须成直立状,并尽可能减少运输时间。 四、母竹栽植技术 一般来说,冬初至早春、梅雨季节是四季竹造林的适宜季节。种植穴密度每亩八十~一十十株,种植穴规格为长六十厘米、宽六十厘米、深五十厘米。造林时,先将表土回填种植穴内,厚度一十~一五厘米,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捆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地紧实相接。然后浇“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等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土,在竹秆基部堆成薄馒头形。四季竹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三厘米。在种植穴坡的上方和两侧一米处开排水沟,以防积水烂鞭。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杆摇晃。 五、幼林的抚育技术  一.抗旱排涝。新栽母竹经过挖取、运输和栽植的过程,鞭根受到损伤,四季竹生长受到破坏。只有在土地湿润又不积水的条件下,鞭根才可得到充足的水分,获得足够的空气,才有利于恢复生长发育。新栽四季竹如遇久旱不雨、土地干燥,要适时适量浇水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必须及时排水。   二.松土除草。新造四季竹竹林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杂草灌木容易滋生,如不及时铲除,不仅消耗竹林的水分和养分,而且直接妨碍竹子生长,甚至发生病虫害。因此,新造竹林第一二年除草二~三次,第三年除草一~二次。第一次在三~四月份,第二次在五~六月份,第三次在八~九月份。若每年进行一次除草松土,可在七~八月份进行。   全面整地的竹林可全面除草松土,松土深度为一五~二十厘米,将杂草翻入土中充作肥料。原来带状或块状整地的竹林可在母竹周围扩大松土垦覆范围,深度为三十厘米,垦覆时挖掉树桩、石块、草根。二~三年内垦覆范围逐步扩大,达到连片全垦。   三.适当施肥。竹林成活后开始了行鞭或发笋,如栽竹时未施基肥,单靠土地的自然肥力是不够的,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养分。合理的施肥应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竹子生长需要以及造林地的土地理化性质,缺什么补什么。一般来说,新造竹林各种肥料都可以使用,但应以土杂肥为主,如厩肥、堆肥、饼肥,或以草代肥,再混施适量的化肥,以提高肥效。   迟效性的有机肥料在秋冬季施用,它既能增加林地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的鞭芽越冬很有好处。而速效性的化肥、饼肥和人粪肥等应在春夏季施用,以便及时供给竹子生长需要。   六、竹笋挖掘技术   四季竹竹笋出笋期长,数量多,应及时挖掘。挖笋时,五~七月的竹笋出土二五厘米时挖掘,全部挖掉。八~一一月的竹笋出土一十厘米时挖掘,同时在八~九月每亩留养三十十株左右的母竹。留养母竹应遵循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密留稀,确保母竹留养均衡。   七、母竹留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