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穴。依胸径大小,栽植穴直径应为40~100厘米,土质疏松肥沃的可小些,石砾土、城市杂土应大些,但最小也要比根盘的直径大20厘米,深则不小于50厘米穴壁要垂直,呈圆筒状,不能挖成锅底形,以免生根后根因伸长力不足而弯曲,遇雨倒伏。
(二)、掘苗。对胸径3~10厘米的,可于春季化冻后至新芽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在地面以胸径(距地面1.3米处的干径)的8~10倍为直径画圆断侧根,再在侧根以下40~50厘米处切断主根,打抱土球,保持土壤湿润。运输时要将根部放在车槽前,干稍向后斜向安置。
(三)、定植。于穴中先填15~20厘米厚的松土,然后将苗木直立放于穴中,使基部略下沉5~10厘米,以求稳固。在四周均匀填土,随填随夯实。填至距地面8~10厘米时开始做堰,堰高不低于20厘米,并设临时支架防风。
(四)、修剪。掘苗后进行。只将侧枝短截至15~30厘米,而不动主导枝,四周保持长短基本一致,株冠整齐。
(五)、浇水。定植后及时浇头遍水,至满堰,第三日再浇二遍水,第七日浇第三遍水,水下渗后封堰。天气过于干燥时,过10~15天仍需开堰浇水,然后再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