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和防治杨树烂皮病

2012/9/11 11:20:13

杨树烂皮病是东北地区杨树常见病和多发病,个别地区可引起杨树大片死亡。旱柳、榆树也可受害。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出于腐和枯梢两种类型。初期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皮层腐烂变软,后失水下陷,有时龟裂。病斑有明显黑褐色边缘。在适宜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大,纵向扩展比横向快。当病部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以上部分就会枯死。皮层腐烂,纤维分离如麻状,易从木质部剥离。有时木质部边缘也变色。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针头状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阴湿天气时,分生孢子器长出黄色、橙黄色、橙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东北6周初出现,7月中旬达到盛期,9月基本结束。病菌子囊孢子成熟一般在6月以后,降雨后大量飞散,传播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靠风力传播到树皮上,由伤口侵入,过冬后再显病症。
适地适树,良种壮苗(青杨、小黑杨、小叶杨、小青黑杨等抗病性较强),加强水肥管理(尤其新栽植的树木,栽前将苗木根系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栽后及时灌足水,一定注意不要失水),合理修枝,保护伤口。不是新栽植的杨树,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树木生长旺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途径。治疗时先用板钉或小刀将病斑刮破,直到病斑与健康树皮交界处,然后再涂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