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瘿蚊的防治方法

2012/9/22 16:12:52

菊瘿蚊(DiarduDnomylacrhysanthemiAhlbery)主要危害早小菊等菊科花卉的顶芽、叶腋及嫩叶和老叶的边缘处。严重发生时.顶芽、叶腋等处均长满了虫瘿,致使菊花封顶不能继续生长,不能开花。菊瘿蚊成虫体长3毫米.体态如家蚊.胸部发达.胸背灰黑色.尾部较尖。初孵幼虫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3.5毫米,体纺牾形,体色为桔红色。 菊瘿蚊在华北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成虫产卵于幼芽、嫩叶等处.并分泌有丝状物保护卵粒。初孵化的幼虫即在孵化处蛀食危害.造成植株组织增生.形成虫瘪.虫瘿顶部有一圆锥形小突起,虫瘪初为绿色,随着虫瘿增大渐变为紫红色,最大虫瘿长约5毫米.每虫瘿内有l~7头幼虫危害。每年发生高峰时期为6~8月。

●菊瘿蚊‘防治方法'

•可采用喷洒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杀死成虫及刚孵化的 幼虫。盆栽菊花浇灌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每盆50毫升,地栽菊花可按每平方米浇灌40%氧化乐果1 000倍药液千克杀死幼虫. (你了解滴水观音吗?)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姬蜂、小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