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兰形态特征及常见品种

2012/9/25 9:26:45

虎尾兰又称虎皮掌、虎皮兰、千岁兰、虎尾掌。龙舌兰科,虎尾兰属植物。
虎尾兰属有60余种,叶片多瘦长直立,叶
1.形态特征
面常具有横向带状斑纹,形似虎尾而得名。除叶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成株每年可开花两次,花虽不鲜艳,但花香诱人,夜间花香尤甚。
虎尾兰具有肉质的叶片,短而肥实的地下茎,可适应极度缺水的环境。叶片多呈披针形、线形或椭圆形,根茎横向生长,条件适合时,节处即长出2~8片叶子,可另成植株。虎尾兰的地下茎褐色,半木质化,分枝力强。叶片由匍匐茎顶
芽抽生,叶肉厚革质,基部卷成筒状,直立生长,呈长剑形,先端尖,全缘。叶色深绿至暗绿色,正反两面都有灰绿色的横向波状条纹,表面有很厚的蜡质层。花莛自叶簇中抽生,细弱,低于叶簇。顶生散穗状花序,小花细碎,多不结实。

2.常见栽培变种和品种
叶缘具有金黄色镶边,观赏价值较高。
(1)金边虎尾兰
植株低矮,株高不超过20厘米。叶片
(2)短叶虎尾兰
由中央向外回旋而生,彼此重叠,形成鸟巢状。叶片长卵形,叶端渐尖,具有明显的短尾尖,叶色浓绿,其上具有不规则银灰绿色的条斑,叶片簇生,繁茂。
(3)黄条斑短叶虎尾兰
叶片长10厘米左右,叶缘有较宽的黄色镶边,黄边宽度约占叶宽的1/2。
叶基呈“U”字形,包被茎秆,薄肉质,
(4)白纹虎尾兰
剑形。叶片中央为绿色,并夹杂有银灰色的纵向条纹,叶缘具有黄白色镶边。
株形和叶形酷似短叶虎尾兰,叶色
(5)银短叶虎尾兰
较短叶虎尾兰浅,为银灰浅绿色,横向斑纹不明显。
(6)圆叶虎尾兰
又称棒叶虎尾兰。叶片呈圆筒形,下粗上细。圆筒状的叶上具有纵向的浅凹沟槽,暗绿色,有纵向或横向的灰绿色斑纹。
(7)宽叶虎尾兰
又称扇叶虎尾兰。具有颇长的肉质根茎,每个芽可发生2~4枚叶片,肉质、椭圆形,淡绿色与浓绿色的斑纹交互出现,叶缘有赤褐色的边。
(8)自由虎尾兰

有粗厚的硬叶,叶片上有很宽的近纯白色的纵条纹。
(9)石笔虎尾兰
叶片与圆叶虎尾兰相似,新生叶位于中央,各叶以出生先后顺序,左右相互重叠排列于短缩茎上,所有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呈扇状展开。
3.生长习性
虎尾兰喜温暖、耐干燥,适应性强。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冬季室温不低于8℃仍能缓慢生长,温度降到3℃左右时叶片受冻萎缩。耐阴性极强,可常年在蔽荫处正常生长,怕阳光暴晒。对土壤要求不严,喜疏松的沙土和腐殖土。耐干旱和瘠薄,怕水涝。长时间的干旱植株虽不会枯死,但叶片会变薄瘦并失去光泽。

虎尾兰常用的繁殖有分株法和叶插法。
4.繁殖方法
(1)分株法
因虎尾兰地下横生匍匐茎常露出土壤表面,分株时可不必脱盆,直接把根茎切开,提出后上盆栽种,没有根须也能成活。当叶簇挤满全盆后,可进行脱盆,抖掉全部泥土,以一个叶簇为单位剪断根茎,分开上盆栽种(分切后的每一丛至少要有3~4枚成熟的叶片),1年后可萌发出4~5个新叶簇,虎尾兰分株繁殖法见图43。
(2)叶插法
在气温15℃以上时,即可进行叶插,但以夏季叶插最为适宜,见图44。叶插时选取健康充实的叶片,剪取每段长为8~10厘米,插于沙床(或选用蛭石、珍珠岩为介质),注意勿插反方向。扦插不宜过深,以浇水后不致倾倒和移动为度,插入深度约为2厘米。在4~6周后,下部切口处会长出一至数个小根状茎,根状茎伸出土面成为新芽。芽生长一段后,根状茎下部生根,上面长叶。待苗高10厘米左右时,将幼苗带老叶片移至小花盆中栽植。盆栽用土为腐叶土、壤土和河沙等量配合。

具有色缘的品种,不宜采用叶插法繁殖,因扦插苗色缘消失,不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
5.栽培养护 虎尾兰适养性强,管理简单。因为虎尾兰的叶片直立向上生长,又不需要很大的土壤体积,花盆越小、叶簇生长得越稠密、观赏价值越高;地下匍匐茎可沿着盆边延伸,因此栽植虎尾兰时不要用大的花盆,最好使用较深的筒形花盆。
上盆时如在盆底施入一些马蹄片,常年都不必追肥,只有当叶簇挤满盆后才翻盆换土。在叶簇满盆前可在春、秋两季追施一些液肥,这样可以促使匍匐茎延伸,多生分枝而抽生更多的叶簇。由于虎尾兰耐阴性强,可常年在室内养护。室外陈设时应放在阴棚下,暴晒后叶片就会出现黄斑。在由春至秋的生长旺盛期,应充分浇水,冬季需控制浇水,苗期浇水不可过多,否则常导致根茎腐烂。冬季注意勿使室温过低,否则常引起叶基部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