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黄龙病原因

2012/9/1 10:03:10

11月,对于延平区王台镇后洋源村的果农们而言,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然而,当地的果农却没有丰收前的喜悦。“明年不再种柑桔(拼音:ganju),改种杉木。”“‘黄龙病’越来越厉害,果树都快死光了。”果农们无奈的话语不绝于耳。
 家住村头的黄智杨一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柑桔(拼音:ganju),高峰期间,20亩的果园年产量1.5万公斤左右,扣除成本,一年盈利近2万元。这几年,受黄龙病害影响,他的果园锐减到10亩,今年的产量只有0.75万公斤左右,收入也只有6000多元。

  饱受黄龙病害之苦不仅只黄智杨一家,整个后洋源村都陷入了黄龙病害的危机之中。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后洋源村柑桔(拼音:ganju)种植面积有2000亩左右,年产值120万元,人均2000元。现如今,全村柑桔(拼音:ganju)种植面积锐减了1000多亩,年产值缩水了近2/3,只有50余万元。
 来自市农业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起,受黄龙病危害,我市平均每年损毁柑桔(拼音:ganju)种植面积近1.4万亩。

  曹海青告诉记者,柑桔(拼音:ganju)木虱是黄龙病已知的唯一传媒昆虫,黄龙病暴发前奏与木虱大发生有关。近年来,我市气候逐渐变暖,加上逢遇“干旱”与“暖冬”,为柑桔(拼音:ganju)木虱大发生提供了极佳的气候条件。

  许多果农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投入低,加上田间交叉感染,这些都是导致黄龙病蔓延的原因。“许多因忽视栽培管理或弃置的果园,为木虱与病原蓄积提供了场所,为黄龙病的暴发提供了前期病原与虫媒贮备。”曹海青说。

  此外,市面上流行未经检疫的果苗,即种苗带病也是黄龙病蔓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