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芽瘿病 杏病虫害

2012/9/1 19:58:49

症状特征

杏树仅芽苞受害。由于瘿螨的刺激为害,芽苞初变黄褐色,芽尖略红,鳞片增多,质地较软,包被不紧。以后芽苞周围芽丛不断增多,形成大小不等的刺状瘿瘤。一个瘿瘤内可有多个芽丛。瘿螨在幼嫩的鳞片间隙为害,晚期瘿瘤变褐,质地变脆,用手触压,易于破碎,瘿瘤形成后,多年不易死亡。瘿瘤的直径多为1~2cm,在一些大枝及主干上,最大的达8.3cm。重病株上瘿瘤密集,绕茎而生,在直径约7cm、长60cm的大枝上,可产生26个直径约5~6cm的瘿瘤。树势显著衰弱,开花迟,枝叶稀疏,结果很少。更重者整株枯死。除危害杏树外,还危害樱桃李、扁桃、梅、洋李等。
发病规律

梅下毛瘿螨在树皮、树皮缝隙内无虫,在干枯的瘿瘤芽丛内亦无虫,仅在瘿瘤的活芽内有越冬虫,特别是在芽丛中部的鳞片内数量甚多,虫体外常黏附有小蜡珠,常多个群聚在一起。自9月下旬起,成虫便很少产卵,所以主要以抱卵成虫越冬,并有少量若虫和卵。越冬成虫体内有1~3粒卵。体色略红至暗红,呈僵死状,提上环纹明显。来年春季气温高于10℃时产卵,17~20℃室温下卵期4~6天,成虫期3~4天,若虫期5~6天,完成1代历时12~16天。成虫在瘿瘤内外均可爬动,喜在晴天及雨后的中午活动,不仅虫口数量大,且爬行特活跃,该虫能直立活动,雨后晴天中午,在瘿瘤及附近枝条上有很多成虫爬行扩散,侵入刚形成的芽苞中,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

(1)选用发病轻的品种。(2)修剪或采收时,随手刮除瘿瘤,是一种有效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