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特征
杏黑粒枝枯病主要为害前一年新生的果枝,染病后花芽未开花即开始干枯,芽的周围生有椭圆形黑褐色波状轮纹,并分泌出树脂状物,发病芽上部的枝条呈枯死状,发病早在2、3月就形成病斑,4月近开花时,病斑已明显,进入盛花期即成冬枯状,形成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其上具小黑粒点。发病晚的花后不久就枯死在枝条上,似灰星病引起的花腐,但本病不形成灰霉,别于灰星病。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7年下旬分生孢子从病部表面破裂处飞散出来,成熟的孢子八、九月间传播蔓延,经潜伏后于翌年早春时发病。发病与品种有关,当地品种较抗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采收后,冬季彻底剪除被害枝,集中深埋或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