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树疮痂病 梅树病虫害

2012/9/1 19:59:12

症状

梅树疮痂病果实上病斑圆形,淡褐色,直径2—4mm,常多个病斑互相融合,上密生黑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实体。为害轻时,无明显影响,其上霉状物可抹掉。严重时,病果小,病部可开裂,甚至脱落。叶片上亦形成近圆形的暗色病斑,背面生黑色霉状子实体。
病原

CladosporiumcarpophilumThueml称嗜果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为Ven-turiacarpophilaFischer。分生孢子梗分化明显,单生或数根簇生,基部稍大,端部有时分枝,宜或微曲,榄褐色,62—105×4—6(μm);产孢细胞多在端部,呈合轴式延伸,多茁芽殖,顶生或间生,常呈近圆筒形,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有的呈假链状分枝,圆筒形至长梭形,淡榄褐色,多数无隔膜,壁光滑或有微沈,孢痕凸出于一端或两端,大小7—26×3.5—4.5(μm),众多分生孢子聚成小而较松的分生孢子头。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受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翌年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上侵入,产生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低温多雨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梅园管理。(2)选用耐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