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叶枝利用简化栽培技术

2013/10/29 11:09:53

叶枝,又称公枝、懒枝和营养枝。习惯栽培,在棉花现蕾后去掉。“九五”以来全国棉花科研单位掀起一场以棉花叶枝利用为主的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研究的热潮,成效显著。研究表明,棉花叶枝对产量有补偿效应,其配套技术的组装应用不仅能减少用工,降低投入和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单产,是棉农节本增效的有效手段。随着杂交棉、抗虫棉的推广和人们对简化栽培的青睐,推动了棉花叶枝利用技术的应用。1、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增枝减株。实施棉田沟厢改革,扩大行距,降低密度。叶枝的利用以大棵型的抗虫棉和杂交棉品种为主,种植方式以常规棉和移栽地膜棉为主。棉花平均行距放宽25%,行距由80-90厘米放宽到100-110厘米,密度比习惯栽培减少30%左右。杂交棉品种每亩密度1700-1800株,常规棉品种每亩密度2200-2300株。套种棉田密度还可适当下调。2、科学利用,适时打顶,利用与改造并举。充分利用叶枝对棉花产量的超补偿效应,在棉花长出叶枝后,保留棉株第一果枝下1-2节位的叶枝(优势叶枝),当叶枝上生长二级果枝3-4个时,全株叶枝打顶,促进叶枝集中现蕾开花。叶枝棉主茎打顶同常规棉。3、基肥增,铃肥早,N、P、K平衡。叶枝棉前期生长对优势叶枝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叶枝棉应重施基肥,基肥比重比常规棉增加10%。早施花铃肥,施肥期比常规棉提早5-7天,以见花为宜。长江中下游棉区纯氮提高到20-22kg/666.7m2,氮磷钾=1:0.2-0.3:0.5-0.6,氮肥基施比重提高到4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施和追施各半。4、看苗化调,重点是少控轻控。由于叶枝生长对主茎中上部有负向反馈调节作用,跟常规棉相比,现蕾前以促为主,促进叶枝生长;盛蕾初花期的化调时间推后7天左右,缩节胺用量减半,中后期强调视天因苗调控。5、简化中耕,普遍实行化学除草。油后移栽棉采用板茬移栽,全生育期不中耕,不人工除草,使用2-3次除草剂。第一次在移栽前一天施用,第二次在移栽后20天左右施用,第三次视杂草情况而定。6、间作套种,棉田增效。叶枝棉选用大棵品种和增枝减株栽培,有利于棉田多元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目前推广的叶枝棉田高效间套模式有油瓜(西瓜)棉、麦瓜(西瓜)棉、菜瓜(甜瓜)棉、豆豆棉等,亩平均增效400-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