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皑袋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013/11/10 14:44:09

名称:碧皑袋蛾

症状: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在寄主植物或周围建筑物上可见悬挂一种圆锥形,由枯叶和树皮碎片等组成的褐色护袋囊。幼虫危害期在叶片上出现被啃咬的斑痕和小孔洞。雌成虫体长16毫米左右,无翅,足退化,形似蛆状,头褐色,体黄白色,腹部肥大。雄成虫体长8毫米左右,体黑褐色,前翅基部约占全翅的1/3为黑色,其余为半透明,翅脉和翅缘上有黑毛,后翅与前翅颜色相似,只透明部分较窄小。幼虫体长16毫米左右,头淡黄色,头顶中央有个“Y”形褐色纹,前胸、中胸白色,背部有6条不太规则的较宽的黑褐色纵带,后胸淡褐色。蛹长13毫米左右,褐色雌蛹比雄蛹稍大,护袋圆锥形,土黄色,外表粗糙。

病原及发病规律: 在北京地区一年一代,以卵在护袋雌蛹壳上过冬,护袋多在树木桂或附近建筑物上。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危害。初孵幼虫千元 吐丝缀叶、树皮碎片等物营造护袋,之后啃食肉,被害叶片出现小孔洞。6月下旬随着虫体增大,叶片被咬成大孔洞和少量缺刻,严重时片以吃光。8月中旬钱,陆续化蛹。9月出现成虫,雄蛾羽化后寻找雌蛾交配,产卵于护袋蛹壳上过冬。

防治办法:(1)秋冬季清除树干上和建筑物上的虫袋,消灭过冬卵。(2)花灌木等矮小树木和花卉,可人工摘虫袋,消灭幼虫、蛹和卵。(3)虫量多时可喷2000倍的20%菊杀乳油等混配农药,或喷1000-2000倍的苦参素或烟百素乳油等植物性农药,或10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等有机磷农药来毒杀初孵化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