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品种较多,由于品种和栽培目的不同,繁殖方法也不一样,分有性(种子)繁殖和无性(分株、嫁接、扦插)繁殖。 (1)种子繁殖 7月底8月初种子陆续成熟,分批采收,当果实呈蟹黄色时摘下,放室内阴凉潮湿地上,使种子在壳内后熟,经常翻动,以免发热,待大部果实开裂,种子脱出,即可进行播种,或在湿砂中贮藏。晒干的种子不易发芽。选粒大饱满者作种子,安徽在8月上旬~10月下旬播种,山东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不可晚于9月下旬,过晚当年发根少而短,第二年出苗率低,生长差。播种前,施足基肥,山东每亩施干粪或厩肥5000千克以上,将土地深耕细耙,做成1.33~1.65米宽的平畦,或高16.5~20厘米、宽40~50厘米的小高畦,畦间距离33厘米,选当年采收的新鲜种子,用湿草木灰拌后播下,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6.7~10厘米,沟深3.3厘米左右,将种子每隔1~1.65厘米一粒均匀播于沟内,然后覆土盖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量25~35千克,撒播时先将畦面表土扒去3.3厘米多深,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畦面,然后用湿土覆盖3.3厘米左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量约50千克左右。为了防止冬季干旱,可在覆土后,用高粱秆顺畦放2根作标记,在上面再加覆土6.7厘米厚,或盖1.65~3.3厘米厚的牛马粪或厩肥。安徽省铜陵县多选荒地育苗,作1.32~1.65米宽高畦,以23.1~33厘米穴距挖穴,穴深20厘米,宽13.2~20厘米,穴底平如碟子,穴内施人粪稀或饼肥碎末,上盖一层土,每穴均匀播下20~40粒种子,覆土3.3厘米厚,畦面再盖层茅草,以防寒保温。 翌年早春,扒去保墒土、牛马粪或茅草,幼苗出土前浇一次水,以后若遇干旱亦需浇水。雨季排除积水,并经常松土除草,松土宜浅。出苗后于春季及夏季各追肥一次,追腐熟的饼肥或人粪尿,并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管理好的小苗,当年秋季(9月间)可行移栽,春栽不易成活。生长不良的小苗须2年后移栽,移栽地须施足底肥,按行株距50厘米×33~50厘米刨坑,深26.4~33厘米,每坑栽大苗l株,或小苗2株,填土时注意使根伸直,填一半时将苗轻轻往上提一下,使根舒展不弯曲,顶芽低于地面1.65厘米左右,将周围泥土压实,并在芽顶上培土6.7~10厘米使成小堆,以防旱越冬。 (2)分株繁殖 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丹皮时,将刨出的根,大的切下作药,选部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根,根据其生长情况从根状茎处劈开,分成数棵,每棵留芽2~3个。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67厘米×67厘米刨坑,坑深33厘米左右,坑径20~26.4厘米,栽法同小苗移栽,并用土将保留的枝条埋住,最后封土成堆,高16.5厘米左右。天旱时,栽后半月浇水,不宜立即浇水,嫁接、扦插繁殖,多用于观赏牡丹品种,药用牡丹多不用此法繁殖。 生长期中经常松土除草,每年7~10次。牡丹喜肥,除施足底肥外,每年春秋季各追肥一次,每次每亩可施土杂肥2500~3000千克或粪干1000~l500千克,也可施饼肥150~250千克,在行间开16.5厘米左右深沟,将肥料撒在沟内,松土盖好,如天旱施肥后应浇水一次,浇水应在傍晚进行,雨季注意及时排除积水,每年春季现蕾后,除留种子者外,及时摘除花蕾,使养分供根系生长发育,秋后封冻前可培土16.5厘米左右或盖茅草,防寒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