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套种小知识

2013/11/13 18:49:32

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套种,可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光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是保证苗圃增产增效、持续发展的好办法。本期将重点介绍苗圃套种的经验,希望对生产者有所帮助。

虽然实际生产中很多苗圃选择了套种的方式,但效果和收益却有很大差异,究其原因,除了套种植物需要合理选择外,更需要生产者对市场需求有准确的判断。

马淑玲是河北林学院林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分配到河北滦南县林业局,承包该局的苗圃有五六年了。作为科班出身的苗圃经营者,她对各类苗木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是比较了解的,因而在种植布局时能够取长补短,让乔、灌、地被的搭配尽量科学,充分利用土地、阳光、水分、养分,从而使每种植物都能茁壮成长。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她摸索总结出一种北方苗圃高产高效的套种模式。

“落叶乔木与常绿花灌木及宿根地被套种,可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这种模式是黄河以北苗圃应用比较普遍的模式,落叶乔木是北方绿化主体植物,也是很多苗圃的主打产品。”马淑玲介绍,这种模式的经营周期通常要5至10年,上层栽植落叶乔木,株行距至少3米×2米,以培育干茎和良好的树冠为目的。前期可套种常绿花灌木,应适当密植,如作为球形培养,株行距可定为1米×1米;如作为色块类,株行距宜设为20厘米×30厘米。此阶段上层落乔还未长满,可保证下层苗木有充足光照,尤其是11月至翌年4月落乔进入休眠期,可为下层苗木补光提供机会。至于5至10月树叶阴蔽期,可为新定植的色块小苗适当遮阳,提高成活率。

在上层落叶乔木树冠充分发育之后,可套种宿根、地被植物,株行距以20厘米×20厘米为宜。如此搭配,不仅实现了光的充分利用,在土壤空间利用上也很科学,落叶乔木树大根深,主根分布在土壤深层,而常绿花灌木和宿根地被苗小根浅,根系分布在10至30厘米深的表土层,下层苗木起挖出售的同时,会对苗圃地翻耕,有利于落叶乔木产生新根,提高其移植成活率。

沿用这套模式做到高产比较容易,不过经济效益如何还得看树种的选择。马淑玲的经验是落叶乔木选择银杏、法桐、国槐、元宝枫、玉兰等树种,其经营时间长、经济价值高、苗越大越值钱;常绿花灌木选择大小叶黄杨、法国冬青、金叶女贞、龙柏等,其经营时间短、规格小、种植1至2年即可上市销售;地被植物选择麦冬、玉簪、萱草、鸢尾等,都属于市场需求大的宿根植物。

北京环美绿源公司也是采用这种套种模式,所不同的是由于其经营者王光明一直活跃在市场一线,在品种选择上更接近市场需求。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边学问大了,要凭对市场的感觉来决定。”

同样是套种宿根地被,王光明对种、品种的选择很讲究。比如,玉簪类他选择了‘金边’、‘法兰西’、‘大白花’等品种,萱草类他种的是‘金光大道’、‘鸿运’、‘金娃娃’等,这些都是设计师认可、工程用量大、市场俏销、周转相对快的品种。由于市场好,每年的销量非常可观,资金回转快,对培养上层的长线产品形成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苗圃经营者可从容应对市场,安心地多养几年市场上紧缺的上层落乔,实现苗圃的可持续经营。

在普遍采用容器栽培的华南地区,用套种模式生产容器苗已成常规。在广东中科琪琳绿化公司的苗圃内,项目经理黄家平告诉记者,他们通常采用的是常绿乔木+常绿花灌木(前期)+地被植物(后期)的套种模式。常绿乔木有棕榈类、广玉兰、凤凰木、细叶榄仁、大叶女贞、香樟等,其经营时间长,干茎越粗越值钱;常绿花灌木有紫金牛、假连翘、栀子、龙船花、茉莉、木芙蓉等,其经营时间相对短些,规格不大,种植一两年可出圃;地被植物有黑龙、花叶良姜、满天星等,无论是上层乔木还是下层灌木,基本采用容器栽培。

黄家平解释,华南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带,植物生长快,苗木生长周转短,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套种的植物随市场变化调整快,这几年比较受青睐的是乡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