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病病虫治疗

2013/4/21 0:00:00


 大叶黄杨大叶黄杨是一种优良的七三一苗木网绿化苗木植物,生命力强,易成活,耐修剪,四季常绿,且繁殖容易,因此在七三一苗木网绿化苗木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有一种食叶害虫—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对其造成严重危害,影响了其生长和观赏效果。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在济宁市最早发现于一九九五年四月一八日,在文化绿地的一株大黄杨球上。近年来大量发生,虫口密度高时,整株叶片被吃光,仅残留叶柄,幼虫食量不足时,还可转移危害,因此对大叶黄杨危害极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八~一二毫米,翅展约二五~三十毫米。前翅半透明,基部黄色,其余部分灰黑色。胸部两侧及腹部末端生有黄毛,其余部分生有黑褐色长毛。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栉齿状,体型较大。卵椭圆形,淡褐色,上被胶质和雌蛾脱落的腹毛。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一六毫米,淡黄绿色,头部黑色,背上有七条平行的黑线,身体各节密被白色短毛。蛹:长八~一十毫米,卵形,初时黄白色,后变褐色,腹部背面亦有七条黑色纵纹。茧:长约一四毫米,宽约六毫米,近椭圆形,灰褐色。 生物学特性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在济宁市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小枝上越冬。翌年三月下旬孵化。初孵幼虫群集枝梢危害,取食新叶,稍受振动即吐丝下垂,四月中下旬在附近土中或建筑物缝隙中化蛹,一十月出现成虫,雌蛾多产卵于小枝或下部叶片上。 治疗方法 一、人工去除卵块和捕杀幼虫。 二、应用九十%敌百虫晶体、五十%辛硫磷乳油八十十倍液,或二.五%溴氰菊酯乳油一五十十倍液毒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