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皱叶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2013/4/19 0:00:00

毛白杨皱叶病是一种四足螨虫为害毛白杨芽和叶片所致。叶片被害后,皱缩变形,肿胀变厚,卷曲成团,呈紫红色,形成大小球状,似鸡冠,故名皱叶病。在一个芽中几乎所有叶片常被受害。春季当冬芽开始舒展后,即表现出病状,一般被害芽较健康芽展叶较早。以后随着叶片的生长,皱叶亦不断增大。直到6月以后,被害叶片逐渐干枯,呈“绣球”状,悬挂在树上,若遇大风,则大量脱落。
四足螨在毛白杨冬芽鳞片间越冬。据调查,由顶芽向下数第葚放寄最多,占被害芽总数的89. 7%,尤其集中在第5-8个芽中;第19个芽以上,已基本无被害芽。调查中还发现,绝大多数枝条上只有1个冬芽被害,少数枝条为2-3个。
由于四足螨在冬芽内越冬,因此病害可随苗木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风能否作为传播媒介,尚需继续研究。定期镜检皱叶病,当皱叶刚一出现,即可见到越冬的成螨,5月中旬可见到大量四足螨,肉眼观察在病叶上像一层土黄色的粉状物。不同类型的毛白杨单株受害程度则不相同。发芽较迟,枝条细长或弯曲的植株,被害严重。雄株普遍受害,雌株尚未发现被害者。
[防治措施]
(1)幼树发芽后,摘除病芽,集中烧毁或埋人土中,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在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5月中旬至6月上旬,当四足螨大量出现时,喷1次O.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2.5%罗素发乳油1 500一2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