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规划设计准备工作
踏勘
由设计人员会同施工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到已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访问工作,了解圃地的现状、地权地界、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草害、有害动物以及周围环境、自然村落等情况,并提出规划的初步意见。
测绘地形图
在踏勘基础上,测绘地形图。平面地形图是进行苗圃区划设计的依据,也是苗圃区划与最后成图的底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 N1:2000,等高距为20-50cm。与苗圃规划设计直接相关的各种地形、地物,尤其是高坡、水面、道路、建筑等都应尽量绘人图中。
土壤、水源、电力等调查
根据迅的地形、地势及指示植物的分布选择样点,挖土壤剖面,分别观察和记载土层厚度、地下水位、机械组成,测定土壤酸碱度、含氮量、有效磷含量等理化性质;调查圃地内土壤的种类、分布、肥力状况和土壤改良的基本情况;苗圃水源也是重要的考虑对象,无论选择天然水源还是地下水源,都应注意监测其是否受到污染和污染的程度如何、水源是否充足、地下水位的深浅、地下水含盐量的高低等情况;为确保苗圃经营期间的电力供应,还要考察苗圃地周围是否有充足、便利的电力资源,电压是否稳定,喻电路线的布置。调查结束后,将相关信息标注在苗圃区划图上,以便生产上合理使用土地。
病虫害和植被情况的调查
主要调查圃地内地下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和蝼蛄等。可采用抽样方法,每公顷挖样方土坑10个,每个面积0. 25m,深10cm,统计害虫种类、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通过前茬作物和周围植物的情况,了解害虫感染程度。
气象资料的收集
掌握当地气象资料既是苗圃生产管理的需要,又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需要。如各育商区设置的方位、防护林的配置、排灌系统的设计等,都需要气象资料作依据。因此,必须通过当地的气象台或气象站详细了解相关的气象资料,如物候期、早霜期、晚霜期、晚霜终止期、全年及各月份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温和绝对最低气温、土表及50cm土深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冻土层深度、年降水量及各月份分布情况、空气相对湿度、主风方向、风力等。此外,还应详细了解圃地的特殊小气候等情况。
园林苗圃用地的划分
耕作区设置
第一,耕作区是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基本单位,长度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异,一般情况下,完全机械化的宜为200-300m,畜耕者宜为50 N lOOm。耕作区的宽度由圃地的土壤质地和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而定,排水良好时要宽,排水不良时要窄,一般为40-lOOm。
第二,耕作区的方向应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和圃地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坡度较大时,耕作区长边应平行于等高线。通常情况下,耕作区长边最好采用南北向,可使苗木受光均匀,利于生长。
生产用地的配置
播种区 培育播种苗的作业区是担任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部分。由于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作为播种区。具体要求为:其地势较高而平旦,坡度小于2。;靠近水源,方便灌溉;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利于防霜冻;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且距离管理区较近。
营养繁殖区 营养繁殖区是指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土层深厚和地下水位较高、灌排方便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扦插苗区可适当选择较低洼的地方且着重考虑灌溉和遮阴条件。就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而言,两者要求的环境条件也不相同。培育硬枝扦插苗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百湿润。而嫩枝扦插育苗则可在具备插床、荫棚等设施的育苗区内进行。培育嫁接苗时,因为需要先培育砧木播种苗,所以应当选择与播种繁殖区自然条件相同的地段。压条和分株育苗的繁殖系数低,育苗数量较少,不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所以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育苗。
苗木移植区 苗木移植区是指为培育移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当播种繁殖区和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人苗木移植区进行培育。根据培育规格要求和苗木生长速度的不同,通常每隔2-3年还要再进行几次移植,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苗木移植区要求面积较大,地块整齐,土壤条件中等。由于不同苗木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所以对一些喜湿润土壤的苗木种类,如杨树、柳树等可设在地势较低、土壤湿润的地段。而不耐水渍的苗木种类,如松柏类等常绿树,则应设在地势高燥、土壤深厚的地段以利带土球出圃。进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段栽植。
移植区中苗木的大小安排应从管理区开始逐步增大、增高,形成梯式分布。为方便移植,最高最大的苗木培养可安排在外。低矮且较小的花灌木可移植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最好靠近管理区。
大苗培育区 大苗培育区是指培育根系发达植株的株形和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耕作区。大苗培育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培育年限较长。大苗的抗逆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选用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且地块整齐的地段。为方便苗木出圃,大苗区主要设在苗圃的主要干道或苗圃的外围。
采种母树区 采种母树区是指为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而设置的生产区。采种母树区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大多选择在一些零散地块,以及防护林带或沟、渠、路的旁边等处栽植,或在办公区的院内栽植;。要求土壤的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
引种驯化区(试验区) 引种驯化区(试验区)是指为培育、驯化由外地引入的树种或品种而设置的生产区,用于引入新的树种和品种,进而推广。需要根据引入树种或品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择有一定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适应性驯化栽培。该区适宜安排在环境条件较好的位置,最好靠近管理区,便于观察研究记录。
温室和大棚区(设施育苗区) 温室和大棚区(设施育苗区)是指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温室和大棚区投资较高,但也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该区适宜设在土壤条件好、比较高燥而且背风向阳的地段,最好靠近管理区,便于用水、用电。
棚室苗木展示区 。 棚室苗木展示区主要用于展示珍贵苗木或观赏性苗木。
其他区 为了生产上管理方便,按苗木的种类、用途还可设立标本区、针叶区、阔叶区、花卉区等。
辅助用地的设置
苗圃的辅助用地,也称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房屋场地等,这些用地是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的,既应满足生产的需要,又必须设计合理,减少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