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用地灌溉系统的设置

2013/4/27 0:00:00

苗圃必须具备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第一部分水源,主要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
地面水 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以无污染又能自流灌溉的最为理想。一般地面水温度较高,与耕作区土温相近,水质较好,且含有一定养分,有利于苗木生长。
地下水 指泉水、井水,其水温较低,最好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水井应设在地势高的地方,以便自流灌溉;同时水井设置要均匀分布在苗圃各区,以便缩短引水和送水的距离。
第二部分提水设备,目前多使用抽水机(水泵),其规格可根据苗圃育苗的需要进行选择。
第三部分引水设施,分为地面明渠引水和管道引水两种。
明渠引水 土筑明渠,沿用已久,其流速较慢,蒸发量、渗透量较大,占地多,需经常维修,但修筑简便,撩少、易建造。因此为了提高流速,减少渗漏,现今多在明渠上加以改进,在水渠的沟底及两侧加设水泥板或做成水泥槽,有的使用瓦管、竹管、木槽等。
引水渠道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渠道(主渠)是永久性的大渠道,从水源直接将水引出,一般主渠顶宽1. 5-2.5m;二级渠道(支渠)通常也为永久性的,把水从主渠引向各耕作区,一般支渠顶宽1-1.5m;三级渠道(毛渠)是临时性的小水渠,一般宽度约为Im。主渠和支渠用于引水和送水,水槽底应高出地面,毛渠则直接向圃地灌溉,其水槽底应与地面平行或略低于地面,以免将泥沙冲人畦中,埋没幼苗。
各级渠道的设置常与各级道路相配合,可使苗圃的区划整齐,渠道的方向与耕作区方向一致;各级渠道常相互垂直,支渠垂直于主渠,毛渠垂直于支渠,同时毛渠还应垂直于苗木的种植行,以便灌溉。灌溉的渠道应有一定的坡降,以保证一定的水流速度,但坡度也不宜过大,否则易出现冲刷现象。一般坡降应在1/1ooo-4/1000之间,土质黏重的可适当加大,但不超过7/1000,水渠边坡坡度一般宜为1:1(即45。)。较黏重的土壤可增大坡度至2:1。在地形变化较大、落差过大的地方可设跌水构筑物,通过排水沟或道路时可设渡槽或虹吸管。
管道引水 主管和支管均埋人地下,乓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宜,开关设在地端,以方便使用。
喷灌和滴灌均是使用管道进行灌溉的方法。喷灌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灌溉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把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雾滴,进行灌溉。滴灌是一种新的灌溉技术,从开始使用到现在只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它是使水沿细小的滴头逐渐地渗入土壤而进行灌溉的。这两种方法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一般可省水20%—40%;耕地占用少,提高土壤利用率;保持水土,且土壤不板结;可结合施肥、喷药、防治病虫等抚育措施,节省人力;同时可调节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增产。但喷灌、滴灌均投资较大,喷灌还受风的影响,应加以注意。管道灌溉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发展较快,成为今后苗圃灌溉的主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