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架子绿翅绢野螟防治

2013/5/19 19:19:55

盆架子[Alstonia scholaris(L)R.Br]遭受不同程度的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 (Snellen)]虫害。

盆架子绿翅绢野螟在我市6月初至8月上旬是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第一代幼虫于6月上中旬发生危害高峰期,常通过吐丝,将盆架子叶片纵卷成虫苞,白天在苞中取食叶肉,夜间爬出苞外取食,最终引起落叶,造成秃枝光杆,老熟幼虫则在苞中化蛹。这将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景观,降低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必须引起重视,抓紧防治,保护绿色生态。


盆架子绿翅绢野螟幼虫

盆架子绿翅绢野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0 mm,翅展37-40mm。嫩绿色;头顶嫩绿;触角.细长丝状,基部嫩绿,其他各节浅绿至淡白;下唇须第一节白色,第二、三节嫩绿色;下颚须嫩绿;胸部背面嫩绿,腹面略白;腹部除末节棕色以外、其余各节水绿,雄蛾腹部末端臀鳞丛棕色,雌蛾腹部末端只有少数棕色鳞片;双翅嫩绿色;前翅狭长,中室端脉有一小黑点,中室内另有一较小的黑点,前缘淡棕色,外缘缘毛深棕,后缘缘毛浅绿;后翅l中室有一黑斑,前缘及后缘线白,缘毛深棕。

老熟幼虫:体长约30mm,体淡绿色,腹部背面从第一至第7节,每节有四个斑点组成的四方斑,其余各节背面为二个斑点组成的横斑,亚背线下方每节也有一个近椭圆形斑。

蛹:红褐色,长约20 mm,尖梭形,腹末有八根毛钩。

盆架子绿翅绢野螟生活习性
幼虫绿翅绢野螟在深圳一年发生5~6代,每年4月开始出现第一代幼虫为害迹象,第二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此后每月约发生一代。成虫稍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白天静伏在叶片上,夜间交配产卵,多在22时以后活动。雌虫选择糖胶树萌发嫩枝、嫩叶较多的树产卵。卵产于叶片上,散产或聚产成卵块。幼虫吐丝纵卷叶片,隐蔽其中取食叶肉,常使枝叶枯黄,造成落叶。叶肉食尽后,幼虫转移为害新叶片。1~3龄幼虫食量小,4~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食量大,几天内可把全株嫩叶吃光,个别幼树致死。受害叶片多数脱落,仅残存少量老叶,形成秃枝光杆。10月下旬,老熟幼虫常缀2~3片叶形成虫苞,或在其中化蛹,以此二种虫态越冬。

盆架子绿翅绢野螟分布
广东、四川、云南、福建等地。

盆架子绿翅绢野螟危害
幼虫吃盆架子树叶子,严重时把所有树叶吃光,影响木树的观赏价值及长势甚至引起死亡。该虫在每年的5一7月份为害最严重。幼虫常隐匿于虫苞中吃叶, 使枝叶枯黄,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虫苞,消灭蛹和幼虫,既环保,效果又好。
2、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稀释1000-1500倍液喷洒,七天一次,连续两次。于21时至22时喷药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