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冬季大棚育苗技术

2013/5/29 0:00:00

黑松是荒山绿化和营造沿海防护林的首选树种,也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为满足造林绿化的需要缩短育苗周期,实现周年黑松培育,我们于2002年10月开始探索黑松大棚容器育苗技术,至2003年4月苗木高度达10cm左右,基本达到木质化,初获成功。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营养土配制与装袋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轻壤、沙壤质土地作为苗圃地,整平地面,整成东西方向苗床,床宽1m,埂宽25-30cm,就地取苗床内的土,每立方米掺过磷酸钙0.25kg,硫酸亚铁1kg,N、P、K复合肥0.1kg,甲基异硫磷0.02kg,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掺松林菌根土3kg,土壤均匀混合后即成营养土。将配制好的营养土碾碎过筛,在畦内堆起30-50cm厚。宜选用高12-15cm,直径6-8cm,下部有6-10个孔的容器袋。装土时要沿苗床一端开始,按床深15cm将床底整平,容器袋土要装满,袋装好后应整齐紧密地排在床内,后再用土将袋间隙填满,上面基本平整,以便排灌。

2、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份。播种前,先将当年黑松种子用4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15-24h,然后洗净并漂去不饱满的种子,捞出后用10倍多菌灵拌种或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h,消毒后,即可播种。选背风向阳处挖宽1m、深30cm,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的阳畦,底铺5cm厚的干净细沙,用500倍5%的新洁尔灭或多菌灵对床面及四壁进行消毒,荡平床面,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种量每平方米200g左右,用木板将种子镇压后,再覆0.5-1cm厚细沙,用500倍多菌灵淋透床面,再用塑料弓棚覆盖,四周密封。苗床盖膜后前5天,每天下午喷清水1次,喷水量一般以第二天中午床面达到干湿相间为宜,7天开始出苗,15-20天基本出齐。畦内温度出苗前不超过30摄氏度,出苗后不超过28摄氏度,温度过高及时开窗通风、遮荫,空气温度控制在70%-90%。苗出齐后喷500倍多菌灵,若发生立枯病,可喷800倍百菌清或立枯宁防治,而后逐步炼苗,炼苗时间约10天不宜过长,以幼苗刚要长出侧根为宜。

3、幼苗移栽

11月中下旬,经过炼苗的幼苗可向营养袋中移植。移栽前将大田苗床灌透水,把幼苗从苗床中起出,根朝下放到盛有干净清水的小盆内,以防失水。栽时先用细木棒在容器袋中央垂直插一小孔,然后将幼苗放入孔中,再挤按一下即可,以防幼苗架空,每袋栽幼苗1棵,操作过程中切勿挤伤幼苗,以拿取针叶为好,栽后浇透水,每畦用塑料小弓棚覆盖,四周密封。

4、苗床管理

幼苗移栽后,由于盖膜,保温性能好,可视苗床干湿度确定浇水量与次数,以次日下午14时地表干湿相间为宜,此期间可喷1次500倍多菌灵,防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中午要通风降温,温度不要超过28摄氏度,12月中下旬以后,随着天气转冷,可每两畦覆盖高1.5m弓形大棚或5-7畦建一冬暖式大棚,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25摄氏度,尤其夜间温度要不低于7摄氏度,可采取加盖草帘、加温等措施,保持夜间温度。湿度控制在70%-80%,发现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不要使用除草剂。到翌年3月份开始,随气候逐渐变暖,白天要注意通风,控制温度不要超过28摄氏度,湿度60%-70%,并逐渐开始炼苗,先撤去小弓棚,再撤大棚,一般在翌年4月中旬可完全揭去大棚,此时苗木基本木质化,高度在8-14cm,可用于春季造林和大苗培育。到雨季造林时,苗高可达15-30cm。

黑松冬季大棚容器育苗,便于集约化管理,基本不发生苗木立枯病,可明显提高种子出苗率,千克种子可产苗达24000-38000株,由于科学配制营养土,满足黑松苗生长对各种养分要求,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充分利用冬季土地和劳力,实现上黑松苗培育,缩短育苗周期,提前出辅,可显示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