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和整地
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土壤偏酸性的迹地为香樟规划造林地。先清理规划造林地内的杂草杂灌,在沿坡地等高线方向挖造林沟(抽槽),沟宽70cm、深50cm,沟间水平距为200cm,在造林前1年底完成,便于土壤受冻风化。在造林当年2月底完成造林沟的回填,禁止将石头和杂草回填到造林沟内,回填后的沟面要隆起。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增加土壤的透水、储水性能和保水、抗旱能力,增加土壤的通气能力,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矿物质的风化,从而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有利于造林施工,也能确保造林成活率的提高,促进香樟小苗的生长,从而提高香樟造林的质量。
二、苗木栽植
植苗造林的工序为:起苗、分级、修剪、清点苗木数量、假植、运输和栽植。要保证造林成活率,就要尽量缩短整个工序过程的时间,防止风吹日晒造成香樟小苗失水。此外,保证香樟造林成活率及成材的关键是香樟小苗的质量。因此,选择根系发达、侧根较多、茎部挺直粗壮、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枝叶色泽正常、没有受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香樟苗为造林用苗。将香樟苗进行分级、修剪、除去枝、叶和过长的根系,打泥浆、假植,确保造林的成活率。
栽植密度为3300株/hm2。植苗时先沿回填的造林沟植苗,株距为1.5m,挖植苗穴30cm深,在回填的造林沟经过雨水土层落实方可造林。栽植时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栽植深浅适当,使苗木根系舒展,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造林时将香樟苗运到规划造林地后,先将香樟苗根部打上粘稠的泥浆,放入植苗穴中培土扶正,然后培1层松土,呈馒头型,再用修枝剪将香樟苗沿土面剪断,并将剪除的部分插在香樟苗根部旁边,用于标记,以防香樟苗萌芽时受到意外损伤。
三、栽后管理
1、抹芽:当年植苗后1.5个月要查看香樟苗萌发情况,及时安排抹芽工作,确保香樟小苗长出良好的杆形。
2、幼抚工作:主要是松土和除草。松土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微生物活动,利于香樟根系的生长;除草可减少杂草与香樟幼苗争夺土壤养分、水分等,为香樟小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香樟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植苗后要连续3年抚育,采用带抚与除草剂相结合的方法。第1年安排3次抚育,5月安排1次带抚,要求带宽70cm,锄深10cm;在6~7月安排1次选用除草剂进行药抚;8~9月再安排1次带抚。以后2年都安排带抚与药抚各1次,时间为每年5~6月作1次药抚,8~9月作1次带抚。香樟造林地也可以间作,以促进林木生长为前提,间作时将作物种在距香樟小苗30cm以外,禁止与有碍小苗生长的藤本作物和高杆作物间作。
3、施肥:造林后第2年于4月下旬施复合肥300kg/hm2;第3年在4月下旬施复合肥450kg/hm2。
4、虫害防治:幼苗时主要危害来自樟叶蜂,樟叶蜂发生无规律,因此应早发现早防治。第1~2年在4月中下旬和6月上中旬用氯氰菊酯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第3年以后可用氯氰菊酯与烟雾剂进行烟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