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玉兰播种育苗

2013/5/15 0:00:00

武当玉兰(Magnoliasprengeripamp.)又名湖北木兰、迎春树,属木兰科木兰属玉兰亚属。叶色深绿、花白色、状如荷花、大而美丽,有芳香;花蕾、树皮供药用,具有祛风散寒,通肺宣窍等功效,是优良的庭园绿化和药材兼用树种。武当玉兰在甘肃南部有零星分布,为省二级保护植物。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稀树种,减轻对野生资源开发压力,根据生产实际,我们开展了该树种播种育苗技术的研究,以期为大量繁殖奠定基矗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实训基地(105°54'00"E,34°29'26"N),海拔1160~1170m,土壤为黄绵土,pH值7.8。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平均531.00mm,多集中在7~9三个月,年蒸发量1290.5mm,湿润度0.41;无霜期185d,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7℃,≥10℃积温3359.5℃,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19.2℃。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供试种子采白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于9月中下旬,待果实变为红褐色时采种,瞢荚果采回后,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待微裂开,人工除去外种皮,将带有红色假种皮的种子与细河沙混合,并用5%的洗衣粉溶液浸泡1d,再手工搓去假种皮,得黑色种子,取出沥干水分,用湿河沙或湿木屑贮藏备用。

播种基质分别为细河沙(采自附近河床,采回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混沙土(V腐:V沙=1:1)和黄绵土(耕作土)。

2.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基质、覆土厚度和覆盖措施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表略),按L9(34)正交试验表布置试验,3次重复,200粒小区。调查各因素不同水平组合对出苗率和生长量的影响,选择出基质、覆土厚度和覆土措施的最佳组合。

播前1周,用Fe2SO4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并施入适量复合肥,做成2.0m×1.0m的高床,11月上旬按试验设计要求点播,每穴2粒,行距20cm、株距10cm,然后覆土、镇压、覆盖。翌年5月上中旬出苗、出苗后及时放苗或于阴天撤去草帘,用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遮阳,同时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冬季应采取保暖措施。

6月下旬调查出苗率,10月底在各小区随机抽取20株苗木用钢卷尺量测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

3、结果与分析

3.1、各因素不同处理组合对出苗率的影响

各因素不同处理组合对出苗率的影响较大(表略),出苗率在28.6%~82.9%之间。对表中出苗率数据反正弦转换后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不同处理组合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问差异显著;覆土1.5cm与覆土3.0cm、1.0cm有显著差异,而覆土3.0cm与1.0cm无差异;塑料薄膜覆盖与草帘覆盖、不覆盖有显著差异,而草帘覆盖与不覆盖无差异。提高武当玉兰出苗率的最佳培养方案为:混沙土、覆土厚度1.5cm,用地膜覆盖,平均出苗率为82.9%。武当玉兰种子为大粒种子,黄绵土粘度大,易板结,如覆土过厚,土温低、种子发芽缺氧,发芽后幼芽出土困难;另外,西北地区春季风大,降雨少,均会影响出苗率。混沙土疏松、通气透水性能好,在适宜的覆土厚度下,利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发芽。

3.2、各因素不同处理组合对苗高、地径的影响

对中苗高、地径数据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基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覆土厚度与覆土措施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混沙土、黄绵土与沙土有显著差异,而黄绵土与混沙土无差异;由于苗木出土后与管理措施关系密切,而与覆土厚度和覆盖措施关系不大,混沙土与黄绵土营养丰富,能满足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苗高、地径生长量大,沙土贫瘠,生长量较低、符合实际情况。取各因素处理组合平均数的最大值,则对苗木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最佳培养方案为:混沙土、覆土1.5cm,用塑料薄膜覆盖。

3.3、各因素不同处理组合对苗木根系的影响

对主根长、侧根数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覆土厚度与覆土措施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混沙土、黄绵土与沙土有显著差异,而黄绵土与混沙土无差异。

4、小结

(1)不同基质、覆土厚度和覆盖措施对武当玉兰出苗率、苗木生长量的影响较大。提高武当玉兰出苗率、苗木质量指标的最佳培养方案为:以混沙土为基质、覆土1.5cm,用塑料薄膜覆盖。出苗率为82.9%,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分别为81.50cm、1.57cm、27.4cm、23.7条。

(2)武当玉兰种粒较大,黄绵土易板结,如覆土过厚,土温低、种子发芽缺氧,幼芽出土困难,另外,干旱少雨也会影响出苗率。混沙土疏松、通气透水性能好,在适宜的覆土厚度下,利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发芽。

(3)武当玉兰1年生苗木抗寒能力较差,冬季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