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火炬树沙地绿化栽植技术

2013/5/5 0:00:00

近几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聚集膨胀,石家庄市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热岛效应、沙尘暴、干热风等频繁发生,致使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的最后几名。石家庄市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源之一是二次扬尘,主要来源于市区西北部的沙滩地带。选择绿化先锋树种火炬树,进行沙地适生性及培植技术研究,对沙滩地进行有效绿化十分必要。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在小壁防护林区进行。陔林区位于市区西北部鹿泉市、正定县、灵寿县3县(市)交界处的滹沱河南岸沙滩林地,距市区25km,总面积427hm2(2001年面积,现已扩展到667hm2),有林地面积367hmz,活动沙滩地127hm2。植被品种较少,立地条件差。林区北邻滹沱河,常年流水不断,林地和外缘湿地形成林区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2.9℃,比市区常年偏低3-5℃,且昼夜温差大,春季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集中于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秋季次之。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平均4-5m,地下水质经测定无污染,纯净度高。风向多西北风或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无霜期228d左右。

火炬树引种试验地为空旷地和疏林地,树下部分地带有野生花草。

二、火炬树的建植及养护

本试验最早引种火炬树是2001年4月从定州市引进,数量为1万株,种植面积1.5万m2,以后逐年扩大种植量和栽植面积,土壤包括白土、细沙、沙土等各种类型。

1、整地:试验地整体地形高洼不平、地力较为贫瘠、渗水性强、立地条件差,不便于平整,故采取沟状整地的方式(宽度约30-60cm),随实际地形掌握,即“随高就低”,以便于灌溉保水和管理为原则。

2、栽植:试验地火炬树采用群植的方式进行栽植,栽植株行距为2-3m,形成密林纯林。苗木胸径集中于2.8-3.2cm,平均3.0cm。保留主根和侧根20-25cm,定干高度为1.5-2.0m。定植沟规格宽×深为50cm×60cm,栽时扶正苗木,保持根系舒展。

3、养护:火炬树栽植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养护,浇水用地埋式管网与地面活动输水管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渗漏损失。栽植第1年注意满足苗木水分需求,保证苗木成活,以后采用粗放式管理。沙地条件下一般不做锄耕(便于保护地表层土层),除草采取手工拔除,生长过程中不进行修剪,并适度遮荫,以防沙地高热烤伤苗木。试验中不用农药,利用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三、试验观测

1、物候表现:火炬树在试验地于3月底开始发芽、抽枝展叶,花期5-7月,果8-9月成熟。9月底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整个生长期约6个月。栽植后前两年根系(毛细根)丰富,第3年生长速度较快,枝叶茂盛。

2、生长特性

(1)生长迅速、耐瘠薄:滹沱河故道土壤类型属冲积类的河滩冲积地和河沙压地,其组成以沙土为主。据河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测定(见表1),在0-40cm土层中,土壤中N、P、K等有机质含量远远低于正常土壤养分含量,地力贫瘠,立地条件差。在试验研究过程中,未采取施肥扶壮措施,种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100%。经试验观测,火炬树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55cm和0.18cm。2004年观测平均值和2001年刚引种时高度和胸径(150cm、2.0cm)比较,分别增长了200cm和2.02cm生长调查显示,火炬树的高度和胸径生长周期基本一致,从3月底开始生长,9月底进入休眠期,整个生长期共计6个月。在树高生长进程中,4月中旬至9月中旬树高生长呈上升趋势,7月中旬至8月中旬生长速度最快,月平均增长23.5cm。8月中旬后生长放慢,9月底停止生长。在胸径生长进程中,4月中旬至6月中旬生长速度最快,两个月内胸径平均增长了0.2cm,6月中旬至9月中旬平稳增长9月底停止生长。

(2)耐旱:观测数据显示,2000-2004年12-2月平均降水量为8.18mm,2003年降水最少,仅为1.9mm,管护中休眠期浇封冻水后未采取任何措施,第2年火炬树正常发芽、抽枝展叶,未出现干梢、干叶冻害。同时,2000-2004年试验地冻土层最深范围在18-51cm之间,正好处于火炬树根系范围内,2003年,冻土层最厚,达51cm,火炬树未发生冻害,第2年正常生长。在试验地区,抗旱表现为酷暑季节耐高温缺水。在几年的观测中,火炬树在夏季中午高温情况下,基本未出现干叶现象;2002年7月上旬连续干热风,林区地表温度达66℃,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火炬树树叶新梢在中午稍显萎蔫,傍晚前后气温下降,萎蔫新梢恢复正常,在高温酷暑下能保持正常生长状鞘均较发达,也说明火炬树是一种偏旱型植物。但据历年观测记录显示,火炬树不耐水涝。1996年雨量较大,位于低洼地带长期泡于水中的火炬树有成片死亡现象。

(3)萌蘖繁殖力强:根据测定,火炬树栽植后第2年每株根萌生苗3-6株,第3年达7-15株,挖掉1根,其残根可萌生5-8株新苗,表现出较强的萌蘖繁殖能力。

(4)耐阴:据试验观测,不同的试验区域光照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空旷地光照较强,火炬树生长表现树干较大,树干分支点较高,生长速度快,树下滋生幼树较少。在疏林地半遮荫状态下,火炬树多呈灌木状,树干分支点较低,无明显主侧枝,树下滋生较多幼树,但在遮荫状态下不影响总体生长量,表现出较强的耐阴性。位于强光照条件下的大规格火炬树(胸径12cm以上),每年的夏秋季节,树干西南侧有脱皮现象,应为日灼造成。

(5)抗病虫:试验地火炬树几年内未发生大面积严重病虫危害,也未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状态生物防治,火炬树生长未受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虫能力。

四、景观配置方式

试验林区树种以刺槐为主,5月初开花,10月后落叶前效果较好,但冬季整体景观较差。火炬树的推广,极大改善了林区整体的景观效果和防护能力。深秋季节,火炬树叶色金红,果实凌冬不凋,景色壮观。

1、火炬树纯林:火炬树根系分布较浅,水平根分布较长,且根蘖萌发能力极强,生长快、郁闭早。栽植火炬树纯林,可在短期内达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同时能形成:『虫特的景观带。树下可保留各种野生花草,纯林栽植适用于林区边缘地带。

2、混交林:火炬树、黄柳、沙兰杨以1:1:1.5的比例混交,树下栽植山皂角、紫穗槐、紫丁香(5:5:4),地被植物以沙地柏为主,兼用菅草、蒿草等野生地被。配置中,火炬树、黄柳、沙兰杨均为耐瘠薄树种,山皂角、紫丁香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丁香夏季开花、火炬树秋季红叶果、实凌冬不凋,黄柳树干在冬季呈黄色,景观色彩丰富,富于变化。混交林适用于贫瘠地带栽植。

五、结论

经过几年的栽植试验,火炬树耐旱、耐寒、耐热、耐阴及极限条件下的表现均较好,同时具有鲜明的景观特色,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优质沙生植物。火炬树耐瘠薄,沙地栽植不采用施肥扶壮措施,成林快,生长迅速。火炬树耐寒、耐旱,在年降水量少、高温缺水时生长稳定。但秋季新栽植苗木需采取防止风蚀措施,以提高成活率。同时栽植第1年在管理中应多浇水,满足水分需求,保证成活。火炬树根系深度在40CI-I1左右,喜疏松的土壤和沙地,根蘖繁殖能力强。火炬树耐阴性较强,在疏林半遮荫状态下,生长正常,可以和其它乔木配置栽植,改善林区整体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