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虫害防治

2013/6/30 14:42:04

银杏超小卷叶蛾
1.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约12mm,全体黑褐色,头部淡灰褐色。前翅黑褐色,中部有深色印影纹,前缘自中部到顶角有7组较明显的白色沟状纹,后翅前缘色浅,外围褐色。
卵扁平,椭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中间具红色不规则的环状纹,少数一端断缺或两端断缺而呈两条红色条状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12mm,灰白或灰淡黄色。头部、前胸背板及臀板均黑褐色,有的色较浅呈黄褐色。各节背面有黑色毛斑2对,各节气门上线和下线各有黑色毛斑一个,臀节有刺5~7根。
蛹长5—7mm,黄色,羽化前呈黑褐色,复眼黑色;腹部第一节光滑,第二节后缘有一列细刺,第三至六节除后缘有一列细刺外,前缘还有一列较粗的刺,第十节仅于后缘有特别粗大的剌一列,腹部末端有8根细弱臀棘在肛门周围排列成半环形。
2.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一代,以蛹在树干下部皮缝中越冬。第二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成虫羽化多集中在清晨6:00~8:00。羽化后,有双翅直立于背部的习性,约30分钟后,才爬到树干缝隙处栖息,易于捕捉。4月中旬555月上旬在小枝上产卵,约4天后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仅1.3mm,能吐丝织网,多潜伏于枝干和短枝顶端凹陷处取食。1~2天后,即蛀孔钻人枝内,一是从叶柄基部蛀人短枝,横向取食,二是从当年生长枝基部(或中部)钻孔向上端(或基部)蛀食。幼虫在枝内蛀食约25天,即转向枯叶卷叶静栖,停留14天左右,再爬向枝干,并于当日蛀人粗树皮或裂缝中作蛹室,以木屑及丝网封住洞口。直至11月中旬化蛹。幼虫危害盛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上旬老熟幼虫即进入蛹室滞育。
3.防治方法
①利用成虫集中羽化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②4月上、中旬,发现被害枝,即剪除烧毁。③3月中下旬,用涂白剂刷树干,可防止成虫羽化。涂白剂可用生石灰5kg、敌敌畏乳剂100g、食盐lkg、清水19kg配制。④4月下旬(人工授粉后7~10天),用2.5%敌杀死乳油3 300倍液喷洒树冠,防治初孵幼虫,效果最佳。⑤成虫羽化盛期可用50%杀螟松乳油25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按1:1的比例混合,喷洒树干,毒杀刚羽化出来的成虫,效果明显。
大袋蛾
又名大蓑蛾、避债蛾,食叶害虫,繁殖量大,暴发性强。除银杏外,油茶、油桐、桃树、梨树、水杉、泡桐、刺槐、枫树、榆树等多种树木,深受其害。大发生时,幼虫不仅能吃光全部树叶,而且还能食嫩枝皮层及嫩种。
1.形态特征
成虫体中型雌雄异型。雄虫翅展35—44mm,体黑褐色。触角双栉状。端部1/3处栉齿渐小。前翅2A和lA脉在端部1/3处合并,2A脉在后缘有数条分支;M2~M3脉之间,R~-Rs脉基部之间各有一透明斑。后翅Sc+Rt脉在前缘有几条分支,前翅2A脉和在后缘的分支相似,但在各个体间数目有差异;Sc+R与R:脉间有一横脉。雌虫无翅,蛆形、肥胖、头小,口器退化,胸部发达,前胸背板先端向前突出,腹部7、8节有黄色茸毛。
卵淡黄色,呈块状,产生于雌蛾护囊内。
幼虫 共5龄,3龄起,雌雄明显二型。雌虫体长32~37mm,头部赤褐色,头顶有环状斑,胸部背板骨化强;腹部背面黑褐色,各节表面具皱纹,亚背线、气门上线附近有大型赤褐色斑,呈深褐和淡黄相间的斑线。腹足趾钩呈环状。雄虫体较小,体色较淡,呈黄褐色。
蛹雌蛹体长22~33mm,棕褐色。近圆筒形,胸部3节紧密愈合,腹部第2、 4、5节背后端具一横列小剌突。雄蛹体细长,17~20mm,胸部略凸起,腹部稍弯,每节后端具一列小剌突。
2.生活吏及习性
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内越冬。第二年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多在傍晚前后进行。雌蛾羽化后,留在袋内。待雄蛾飞来交配后,产卵于袋内。产卵后即从袋末落地而亡。6月上旬幼虫孵化,在袋滞留3~5天,才蜂涌爬出,靠风力和吐丝扩散蔓延。一遇新的寄主,便以丝和碎叶营囊护身。取食或迁移时均负囊活动。幼虫多聚集在树枝梢头,有明显趋光性。3龄幼虫即食叶穿孔。7—9月,幼虫老熟。食量大增,直到11月上旬越冬。
3.防治方法
①秋冬摘除虫囊,集中烧毁。②6月上旬,用2.5%敌百虫粉剂或用50%的敌敌畏1 000倍液喷洒树木,毒杀1—3龄幼虫,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