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褐斑病及其防治

2013/7/3 8:27:52

  

叶斑病是叶组织受局部浸染,导致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种类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的形成等因素,又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种类。叶斑上往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叶斑病普遍地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性,有些叶斑病也给园林植物造成巨大损失,如月季黑斑病、山茶斑枯病等。

叶斑病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细菌、线虫等病原物所致。一般来说,鸡冠花叶斑病比较容易防治。

分布与为害:
鸡冠花褐斑病是鸡冠花上常见的叶斑病。我国发生普遍,北京、河北、河南、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都有该病的发生。英、美、日等国均有报道。该病在鸡冠花叶片上造成很多叶斑,使叶片枯黄,降低观赏性,发病严重时使鸡冠花丧失使用价值,往往影响节日用花。

症状:该病不但浸染叶片,也浸染叶柄和茎等部位。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黄色至黑褐色。老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褐色,轮纹明显。后期,病斑背面生有粉红色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近地面的茎部先发病,病斑呈长条状,褐色,病叶早落。
病原:在我国该病通常有2种病原菌:即硫色镰刀菌(Fusarium Juiehureum Booth.),鸡冠花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 f.sp.celosiae Tassi)。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病残体或病土中越冬,由流水、土壤、雨滴传播。病害发生早晚及为害程度,与当年的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只要气温降到25℃以下,几次降雨后就可以致发病,而且迅速蔓延,为害严重。

防治措施:
实行轮作,轮作期为2~3年;连续栽种时,有病土壤必须灭菌后才能继续使用,热力灭菌效果最好。
从病斑出现时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每10天喷1次;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个月喷1次,效果很好。此外,还可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或10%双效灵200倍液等药物,均有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