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水景体系的建设思考

2013/7/18 10:20:28

  传统的水利建设可以用“兴利”和“除害”两大内容加以概括:兴利是以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要内容,如水力发电、城市用水、农业灌溉、航运等;除害是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如修堤筑坝、疏通河道、挖河导流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是水域污染日益加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日益高涨。面对这样的矛盾,以改善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就成为当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日本各地都提出了本地区的城市河流建设口号。所能收集到的有:“建设水和绿色的长廊”、“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多姿多彩公园化的河流”、“市民向往的家乡河”、“美丽的多自然河流”、“夜间被萤火虫照亮的河流”、“清澈而舒适的河流”、“体现雪国历史的河流”、“遍地黄花的河流”、“面对大海和传统文化的河流”、“野鸟和鲜花的河流”、“充满文化气氛和新风俗的河流”、“绿色、水、文化协调的河流”……等。各地的建设口号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反映了市民对于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空间景观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
;;;;⒈ 清澈的河流——不断流、水质清洁;
;;;;⒉ 生动的河流——不呆板、不单调;
;;;;⒊ 多样的河流——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
;;;;⒋ 独特的河流——能反映本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风俗;
;;;;⒌ 美丽的河流——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
;;;;⒍ 舒适的河流亲水的河流——凉爽、舒适,并能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人、水关系协调,引人入胜,便于人水亲近。;
;;;;⒎ 文化的河流——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
;;;;⒏ 生命的河流——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机盎然;;
;;;;市民所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水利行业尽快改变观念,在工作内容、规划、设计、施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理论。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只注重于对水的资源功能的开发,而现代水利建设理论则同时注重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我曾在《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一文中将大水利定义为:“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大水利的理论需要从基础的气象、水文、水力学、环境水力学、水生态学等方面着手研究。如:
;;;;⒈ 重视保存生态机能的造园技术;
;;;;⒉ 注重保存自然景观的水利规划理论;
;;;;⒊ 重视水生动、植物以及水边昆虫、两栖动物生息环境的治河理论;
;;;;⒋ 能与水质净化结合的景观建设技术;
;;;;⒌ 能考虑河流景观、环境、生态的周边土地利用计划等。
;;;;大水利理论还要求流域管理从单纯的水量管理转变为对水质、水量、水边空间、水域生态的全面管理;从单纯的水系治理转变为对流域国土的综合整治。
;;;;人们对水域景观的要求也是随时代而变化的,古代人所追求的是自然的地理景观,以青山绿水,烟波浩淼为美;而现代人除此之外还追求有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乡、水城、亲水建筑和水的文化氛围等。日本河流管理者曾进行过民意调查,在1445名被调查者当中,要求水边空间舒适的有470名,要求有娱乐空间的有358名,要求亲水功能的有338名,要求有文化氛围的有279名。由此看来,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集休闲、娱乐、文化、景观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日本建设省提出了建设多自然河流的方针。所谓多自然河流是指:⑴尊重自然的多样性;⑵尊重自然的水循环;⑶形成水和绿色的网络,不使生态系统处于分割、孤立的状态。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日本的水利建设开始由“两堤一河”的水利建设向流域的全面治理转变。如防洪由单纯的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转变为流域的雨水分散储存;供水由单纯的河道引水转变为改善全流域的水循环;对水环境的治理由单纯的河道环境治理转变为对流域水、绿网络的建设和治理。
;;;;对于水环境的治理包括工程建设和非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的内容有:
;;;;⒈ 流水储存——建设地下水库、地下水涵养;
;;;;⒉ 水质净化——直接处理净化、土壤渗透净化、普及下水道、保持河流环境用水;
;;;;⒊ 生态修复——建设多自然河流、生物操纵、建设生态网络;
;;;;⒋ 有效利用——排水的余热利用、处理水用于中水和环境用水等。
;;;;非工程建设的内容有:
;;;;⒈ 视觉效果的考虑——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弯、深潭、蜿蜒、沼泽、湿地等。
;;;;⒉ 文化氛围的考虑——创造市民进行交流和活动的场所,理解市民在信仰、旅游、园艺等方面的要求,满足艺术家在诗歌、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要求;创造地区的风俗、乡土文化;创造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的场所。
;;;;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态度、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提请水利界的朋友关注这方面的进展,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大城市在城市河道整治规划中已经面对同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