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林育苗者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土壤生产出健壮的苗木。萌发期推迟或发芽率不稳定,将出现苗圃不希望见到的状况——苗木生长期缩短,并且大小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北美洲的大果阔叶树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胚芽休眠特性,为达到最佳萌发效果,许多树种需要进行低温湿藏层积处理。南方的美国山核桃不需要层积也能萌发,但发芽率低且萌发不均衡。
目前,已经有人对美国山核桃种子尝试了包括超声波、低温湿藏等在内的诸多预处理方法,但公布的结论相当不确定。本实验是采用相同的美国山核桃种子试验样品对各种处理方法效果进行评定。
实验方法及程序
萌发研究采用了两次相互独立的实验,第一次是1973年,第二次是1974年。两次实验的种子都是从树林中的树下地面上采集的,并剔除了褪色、破损和包藏在外皮里的种子。
1973年的研究:种子于1973年10月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中南部的野生美国山核桃树上采集。共采集了30棵树,每棵树上随机采集50-70粒种子。将这些种子堆成一堆,混合后装进了一个大袋子,从而获取了质量相同的样品。预处理前将种子按每份100粒分成了若干份。
采取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湿沙低温(2-5℃)层积30、60和90天;干燥低温(2-5℃)储存30、60和90天;水低温(2-5℃)浸泡5、10和15天;水常温(24℃)浸泡5、10和15天;硫酸(H2SO4)浸泡10、20和30分钟;干燥低温(2-5℃)储存60天,并用水浸泡10天;对照样品(室温,不处理)。
由于设定的种植时间是1974年4月1日,因此提前适当时间(例如提前30、60或90天)分别给种子提供上述各种不同的预处理条件。湿沙层积和干燥储存时,采用0.1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袋。沙在83℃高温条件下消毒12小时。水浸泡采用实验室的大口杯。
种子播放在装有蛭石的塑料苗盘里,并安放在温室(未进行人工加温)的长条凳上。定期给苗盘加水,始终保持种子周围的介质湿润。
1974年的研究:1974年的种子,在距1973年采种地北部约90公里的野生树上采集。除了未进行硫酸浸泡和低温干燥储藏60天加水浸泡10天处理外,其他储存条件和预处理方法均与1973年相同。所有种子均于1975年4月1日播种。
每隔5天检查一次苗盘里种子的萌发情况。一旦种子开始萌发,每3天计算一次数量。当能够看到幼芽时,认为种子已经萌发。该过程持续了60天,两次实验结果采用Czabator提出的发芽活力公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