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墙“接地气”靠什么?

2013/8/7 18:00:15

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不仅让公众感受到丰富精彩的各国文化与艺术,也为形形色色的生态环保技术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植物墙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正是借了世博会“东风”,在此之后,不同造型的植物墙开始在各大城市“开花结果”,以设计建造植物墙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也陆续“落地”。

  就在很多人感叹植物墙已成为一个新增长点的同时,一些已建成的植物墙发生“状况”的负面报道,又让人们对这一技术心生疑虑:它是否适合城市绿化,决定其使用寿命的因素有哪些,后期养护又有哪些要点……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植物墙出现是必然趋势

  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从事立体绿化技术研究已有十余年,世博主题馆植物墙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他看来,植物墙用于城市绿化将成为一种趋势,从某种程度讲,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土地越发紧缺,空间越发密集。高密度建设给城市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进行投资,是政府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各种改善措施都值得尝试。硬质空间占据城市绝大部分“领地”,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如何将硬质空间软化?园林绿化是最佳选择。尽管各地在建绿增绿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有限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展出的硬质立面,“迫使”城市绿化建设走向立体空间。屋顶、桥体、墙体等相关绿化技术推陈出新,使绿化美化效果逐步完善。植物墙就是这些绿化技术当中的一员,是顺应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凡去过中国园林博物馆的人,一定对馆内那座面积超过250平方米的植物墙印象深刻。尽管现代气息十足,但细细品味,仍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韵。北京市花木公司是这面植物墙的建设方。据该公司天卉苑花卉研究所负责人李国强介绍,植物墙是一种现代化绿化模式,属于特殊空间绿化。近几年随着国内园艺水平的发展,其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公众对普通的地栽、绿植租摆等简单绿化方式已经产生‘审美疲劳’,希望出现新型绿化模式,植物墙只是满足这一需求的表现之一。当然,其快速成绿效果、不受空间限制、实现垂直植物墙面艺术等优点,也是其大受欢迎的重要因素。”李国强指出,植物墙未来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作为高端功能性家居产品,用于家庭、酒店、会所、重要公共场所美化;另一个是简化的大众化产品,为普通公共绿化服务。

  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一平方米两三千元的建设成本,无疑让植物墙成为立体绿化的“奢侈品”。正因为身价不菲,每当有城市投资兴建植物墙便会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目前垂直绿化多以藤本植物造景为主,但迫于某些人为因素、时间要求、特定活动和场所需求,市场对于植物墙这种快速的“设施绿化”还是有相当需求。而且,基于当前的建设环境,可采用的绿化手段相对有限,在没有其他更为适宜的绿化方式满足建设需求时,造价相对较高的植物墙未尝不是一个权宜的选择。更何况,随着技术发展和完善,其价格也逐步降低。目前,上海一些城区正在推广的由当地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植物墙技术,造价仅为三五百元。如此“接地气”的价格,为植物墙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胡永红强调,植物墙更适合在温度变化幅度小、类似于地中海气候的区域以及室内应用。在完善技术细节,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更要结合地方气候环境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基质、容器和种植形式,是让植物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科研人员应深入相关研究,使各项技术细节更加成熟完善,进而为不同地域条件选用丰富的植物种类、适宜的栽培介质、多样的种植容器提供更多选择。

  重视养护延长寿命

  尽管视觉效果与常规绿化有很大突破,但是植物墙并不是“花瓶”,其发挥的生态功能也不容小觑。李国强指出,植物墙的生态功能主要取决于植物,有些植物吸附甲醛,有些吸附二氧化硫,有些吸附一氧化碳等。除此以外,还具有局部小环境降温,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由于其采用无土基质,也避免有土基质滋生虫害,确保循环水干净,实现了重复循环利用。

  植物墙系统一般包括基质、绿墙构件、水循环系统、植物等要素。基质、构件、水循环系统使用寿命一般5年至10年。植物的寿命则与品种、后期养护水平有关,一般为1年至3年。李国强表示,后期养护是植物墙保持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那么,植物墙后期养护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李国强解释道,首先是浇水,干湿循环很重要,湿度过大,容易造成病害发生。其次是通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绿墙周边空气流通和循环。第三是光照,尽量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光照,一般在1000勒克司以上。第四是施肥,根据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肥料,观叶选择氮肥为主,观花磷钾肥为主。另外,确定好施肥周期,不易过多,避免植物过分生长。第五是修剪或控制生长,要保证绿墙后期效果,修剪过长的枝条是必须的,甚至可以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植物生长。当然前期一定要做实验,避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