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种植血桐和幌伞枫防御薇甘菊

2013/8/21 8:59:19

广阔的植物界有无植物能和“植物杀手”薇甘菊抗衡?昨日,从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传来喜讯,经过5年实验,专家找到了以血桐和幌伞枫为代表的植物,对薇甘菊防御效果最佳,两处改造样地的薇甘菊面积均大幅减少。

  该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深圳薇甘菊的发生面积约16万亩,主要分布在果园、沟谷和荒地等地带。从2008年和2011年开始,该处与中山大学合作,分别在罗湖区百果园和大鹏新区麻雀山两处样地上,实验种植海南蒲桃、阴香、黄桐、血桐、假柿木姜子、幌伞枫、木荷、藜蒴、枫香、火力楠等树种,通过树种组合,采取“群落改造”方式防治薇甘菊。

  今年8月7日,研究人员来到这两处样地,发现分别经过5年和3年的实验,百果园薇甘菊面积从112亩缩至18.7亩,麻雀山薇甘菊面积从35亩降到25亩。在实验树种中,以血桐和幌伞枫对薇甘菊的防御效果最好,阴香和黄桐等树种次之,枫香等较差。

  与人工清除、使用化学药剂等防控薇甘菊相比,种植血桐和幌伞枫的“群落改造”属最生态的方式,负面危害最小,但该方法相对投资较大,平均每亩需花费2000至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