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主要病虫害特征以及防治方法

2013/8/4 15:48:31

月季黑斑病

月季花的枝条、叶片上发生黑斑,是受了黑斑病菌侵染而引起黑斑病的缘故。月季黑斑病在整个生长期中都有发生,尤其在雨水多的季节最易感染。这是一种分布最广的月季病害。黑斑病的抱子很多,平时浇水、施肥不当,都可能导致病害的传播。因此,浇水、施肥时,应避免浇湿叶面或将盆土溅到叶片上。

病状

发病时,叶面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传染到枝条、嫩梢上.并使邻近的组织变黄。严重时叶子全部变黄脱落,被害苗木枯死。

防治方法

①发现脱落在盆内的病叶以及植株上染病的叶子应及时清除烧毁,防止蔓延。

②发病季节盆土保持偏干。下雨时搬到避雨的地方。

③早春发芽前喷施渡美3—4度石灰硫磺合剂,杀死越冬病菌。在4—7月间,每10—15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可以自制。配制方法是:取一只500克装的空瓶装满水,再投放未经化开的生石灰50克,待生石灰化开后,摇动瓶子使水浑浊,然后沉淀一个晚上。使同时倒出上层清石灰水,在清石灰水里加淡蓝色晶体状硫酸钢(如果分为10次使用,每次加5克硫酸铜),捣碎化开成淡蓝色混合液,再加入20倍自来水混合即成。如果没有硫酸铜,以10倍自来水稀释上层清石灰水效果也很好。以上配制液不但要可以防治黑斑病,还可防治白粉病、锈病。

月季白粉病

1.症状 白粉病侵染月季的绿色器官,叶片、花器、嫩梢发病重。明显的特征是感病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生长季节感病的叶片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老叶比较抗病。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层,花朵畸形。

2.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翌年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侵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灌水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滴灌和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露地栽培月季以春季5至6月和秋季9至10月发生较多,北方地区主要在春季为害,温室栽培可周年发生。当室温为2至5℃以上时便可发生白粉病。夜间温度较低(15至16℃)、湿度(90至99%)较高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至27%),湿度较低(4 0至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在这种条件下可预见白粉病在3至6天后发生。月季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小叶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花朵芳香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色花品种均易感病。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适当多施磷钾肥,避免施过多氮肥,浇水最好放在晴天的上午进行。②不要与白粉病菌的其他受害花卉轮作或接近,以免相互传染,加重病情。③减少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④冬季修剪后及春季发芽前喷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⑤发病期间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硫磺粉也有防效,用于温室的冬季防治;将硫磺粉涂在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能有效地防治月季白粉病。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为15至30℃,最好夜间进行,以免白天人受害。喷洒农药应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