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猝倒病发病原因

2013/8/4 15:48:56

梅雨季节,苗木猝倒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它以危害各种苗木花卉幼苗为主,可导致苗木死亡。

症状: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

病因: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至6℃,最适温度为26至28℃,最高温度为36至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病因: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至6℃,最适温度为26至28℃,最高温度为36至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发病条件: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长江流域,5、6月份有梅雨,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传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抗病力下降,病加重。

另外,阳光不足,连作,苗圃地选择不当(如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曾发生过猝倒病又未进行彻底消毒),整地质量差,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混有病原体的堆肥,播收不当等均会导致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