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黄梨丰产栽培技术试验

2013/9/3 8:41:24

晚秋黄梨原名廊坊08号,是河北省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科技人员1993年在辽宁省北宁市发现的丰水梨变异类型。2002年2月通过河北省廊坊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河南省获嘉县2004年春引入该品种建立试验示范园,经2004—2009年试验,该品种表现优良性状突出,品质极佳。在果品市场上供不应求,且价格不断攀升。现该品种已在获嘉县及附近县市发展50多hm2花卉苗木 .并有大面积发展的趋势。为推广该品种的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示范园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园位于获嘉县位庄乡苏章营村,地势平坦,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0.9g/kg,土壤pH值8.3。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42.9℃,极端最低气温-20.3℃,平均年降水量57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479小时,平均年无霜期221.2天。

试验2004年3月建立示范园,面积0.73hm2,主栽品种为晚秋黄梨,授粉品种为新高,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6:1,砧木为杜梨,栽植行株距2.5m×1.5m,每667m2栽植178株。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示范园产量和收益

试验示范园定植后第2年开花株率为52%,第3~6年(2006—2009年)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333.3、668.4、2202.1、2541.2kg。截至试验结束,平均每667m2累计产量为5745.0kg,第3、4年果实售价3元/kg,第5年果实售价3.5元/kg,第6年果实售价4.2元/kg,每667m2累计产值为21385.7元;扣除累计投入(包括苗木、肥料、水电、农药、纸袋、用工、工具折旧等费用)7460元,每667m2累计收益为13925.7元,6年年均收益2321.0元.投入产出比为1:2.89。

2.2 晚秋黄梨在河南获嘉的表现

(1)果实经济性状 晚秋黄梨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435.0g,最大单果重1750.0g,味甜,有哈密瓜的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0%,果皮薄,黄褐色,套袋后淡黄褐色,果点大但不明显,果肉白而致密,石细胞少,可食率80%,清脆可口。果实极耐贮运,常温下可贮藏至翌年3月。

(2)生长结果习性 晚秋黄梨树冠小,适于密植。幼树生长势强,成花极容易,花量中等,坐果率高,花序坐果率74%,花朵坐果率67%。初结果树以腋花芽结果为主,3年后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抗风能力强,自然落果率较低。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

(3)物候期 在河南省获嘉县,晚秋黄梨3月20日左右花芽萌动,4月上中旬盛花,花期7一lO天,4月中旬展叶,9月下旬果实成熟,11月中旬落叶。从盛花到果实成熟约172天。

(4)抗逆性 该品种抗寒,抗旱,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强,高抗轮纹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梨木虱、梨茎蜂、黄粉虫、康氏粉蚧危害程度轻。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高质量建园

栽前按行距挖深80cm、宽100cm的带状沟。挖沟时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6000kg、过磷酸钙100kg,先将表土与粪肥混合后填入沟底,然后回填心土,灌水沉实。选用经检疫的一级苗木,苗高1~1.2 m,接口处粗度0.7~1.0cm,根系完好,须根多。定植时在原坑基础上挖30cm深的坑栽下苗木,伸展侧根,踏实,保持原来在苗圃中栽植的深度,栽植后灌透水,待土稍干时,在根基部覆土并在树盘上覆盖地膜。依据晚秋黄梨树冠小、易成花的特性,建园时应适度密植,行株距为2.5m×1.5m,有利于获得早期丰产。梨园进入盛果期后可分2次隔株间伐,将行株距调整到5m×3m。

3.2 加强土肥水管理

2004—2006年完成全园扩穴改土。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沿定植沟外缘在树行间挖条状沟,沟宽约35cm、深约45cm,粪土混合,填入沟内。2007年以后,每年10月上中旬将基肥撒在树行土表,然后翻人土中,每667m2施农家肥3000~5000kg。栽植当年6、7月各追施1次氮肥,每次株施尿素25~50g。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300倍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3~4次。第2年后,萌芽前、开花后、果实迅速膨大期各追肥1次,前期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每次株施150g,后期施以磷、钾为主的果树配方肥,每次株施复合肥300g,每次施肥后灌水。5、6年生树,3月中旬追施以氮肥为主的果树配方肥,每次各株施1kg,6月底至7月上旬,追施以磷、钾为主的果树配方肥,每次各株施1~1.5kg。年生长期视土壤墒情灌2~3次水,果实采收前20天注意控水,以免影响果实品质。12月中旬灌封冻水1次。

3.3 合理整形修剪

(1)整形树形采用细长纺锤形。3~4年成形后,干高约40cm,树高2.5m左右,冠幅1.5~2.0m。中心干上呈螺旋状均匀地分布10~15个小主枝,小主枝与中心干的角度为70~80°,同侧2个小主枝间相距50cm,小主枝的粗度不超过中心干的1/2,小主枝上配置中、小型结果枝组,结果枝组粗度不超过小主枝粗度的1/2。在整形过程中,第1年定植后在70cm定干,在整形带内刻芽以促发新枝;第2年5月下旬对选留的小主枝进行拉枝处理;3年生以后,逐渐转人以结果为主、长树为辅,修剪以夏剪为主,冬剪为辅,竞争枝直立向上,不易形成花芽,生长快,争夺养分,须及时剪除,随见随剪,疏除背上枝和背下枝,剪口要贴近主枝,不留残桩,对于重叠枝要根据生长角度和空间,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然后拉枝,在枝条上1/3处绑绳,不要太紧,拉平并固定,所有枝条都要拉平。冬季修剪从11月下旬开始,按照轻剪缓放、多留结果枝的原则,秋梢留3cm短截,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花芽饱满,做到春、秋梢长短有度,结构合理。

3.4 加强花果管理

该品种成花量大,坐果率高,花期养分消耗大,一定要及时疏花。疏花时间从花序分离期开始,盛花前结束。每隔20~25cm留1个花序,其余花序全部疏除,注意不要损伤花序下的芽叶。疏果在疏花基础上进行,依负载量每20~25cm留1个单果,一次疏除。5月20日至6月中旬,在果实直径3cm时套袋。选用外灰内黑或外黄内黑的木桨纸单层纸袋。套袋前先将纸袋口人浸沾配置好的杀菌剂药液,套袋时用手将纸袋撑开,绑扎时袋口要扎紧,套袋前一定要喷药。

3.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当地梨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梨黑星病、梨轮纹病、梨锈病、梨木虱、梨茎蜂、茶翅蝽、黄粉虫、蚜虫、康氏粉蚧等。冬季清园,清理修剪剪除的病虫枝、枯枝、落叶、落果,集中销毁或深埋。早春梨树萌芽前,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选用保护性药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内吸治疗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杀虫剂1.8%阿维菌素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5%氰戊菊酯乳油、45%马拉硫磷乳油、48%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农药,抓住关键时期,对症选用农药。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喷洒、交替使用,减少喷药次数,减缓病虫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