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嫁接的起源与发展

2014/1/15 13:25:43

苗木嫁接的起源与发展
  (1}嫁接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嫁接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它的发明和应用与早期对自然嫁接现 象的认识及启发有关。在自然界里,经常存在自然嫁接丨的“反油化⑴现象,即自 然界邻近生长的两株苗木,由于树体或枝条彼此靠近生长,在增粗过程中因相互摩擦 产生伤口,经过愈合,两树连接成为一体继续生长,我国古代把这种现象称为“连埋 木”、“连理树”或“连理枝”,被视为吉祥、联姻的象征,早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况我连理树,与子同一身”(西汉苏武),“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 白居易),“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一则生"(<宋书>),等等,就是对其高 度关注的体现。据统计,一部<二十四史》记载连理木现象多达254次之多,<古今图 书集成》中草木典第七卷木部记事一篇中,也多达126例之多。这种现象不仅 古代存在,现在也仍然不少。正是这种自然现象的启示, 加上扦插繁殖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半寄生苗木种间关系的认识,诱发人们去联想、模 仿、实践,经过数千年的创造与演进,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嫁接技术,为人类文明 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的嫁接技术始于何时?《周礼.考工记>中有“橘逾淮而北为枳……次地气 然也”的说法,是古人利用橘做接穗、枳做站木,利用嫁接提高橘苗抗寒性与耐瘠薄 能力的实例。《尔雅*释木》篇中“休无实李、座接虑李、驳赤李",指的是以“无核李 为砧木,以麦李为接稼,得到杂种赤李”,讲的是李品种间的嫁接。考证这些嫁接繁 殖的记载,可以发现中国嫁接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距今2300年以上。
  中国的嫁接技术自开始应用后,便不断演变、创新与充实完善。早在西汉《氾胜 之书>,就记有“……下规子十颗,……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 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 子。子外之条亦掐去之,勿令蔓延。”从这一我国关于苗木嫁接的最早记载,经过唐
宋的发展.到明(群芳谱>与淸<花镜>屮对诸多花卉果木嫁接的总结与记載.吋以说 嫁接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嫁接技术已臻成熟与完善。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统汁,我闻 古代的嫁接苗木巳包括了中国主要的35种果树,12中木本花卉,3中草本花卉,品 种数以百,十计110种经济林木,4中单本果蔬。按苗木科厲来分,分属于27科。在这些占人的实践中,除了果树之外,嫁接在园林花木中的应用最为 普遍.其方法可概括为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貼接等多种.为现代 嫁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典定了基础。
  (2)嫁接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
  有人认为嫁接技术是我国古代发明后,经过小亚细亚传到欧洲的希腊、罗马,然 后推广到全世界的,不过这些观点尚无可靠的历史记栽。在嫁接方法上,我国自古以 来多使用枝接,而日本的芽接应用得较早,因此,芽接法可能是海禁打开之后从日本 传入我国的。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与泰 奥弗拉斯托斯)都在他们的著作中认真讨论过嫁接。到 了罗马帝国时期,嫁接已经非常普遍,嫁接方法在当时的文献中已被仔细地描述,如 在圣经就讨论了“好的”与“野的”椒榄树间的嫁接。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嫁接的兴趣再次高涨,大量 国外的苗木被引种到欧洲的园林中种植,并通过嫁接维持与保存。到16世纪,在英 国广泛应用劈接,虽然当时对形成层的性质尚不了 解,但已经认识到在嫁接中必须对准形成层。由于没有嫁接蜡,繁殖者使用泥土裹封 接口来促进愈合。17世纪,英国的果园就开始种植通过芽接与嫁接繁殖的果树了。 18世纪初,靠接技术被研究报道,接着对木本苗木嫁接愈合等进行了研究。大量的 实践与研究逐渐积累,到1821年,有人描述了119中嫁接方法,而且这些工作在19 ,并对嫁接愈合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贝雷中描述与配图解释了当时在美国与欧洲通常使用的芽接 ’这些方法除了细微区别外,与现在使用的嫁接方法已经基本相同了。
  从古代中西方嫁接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嫁接技术的发展时期与技术水平 都要早于或高于西方国家。到了现代,嫁接技术的发展明显表现出中西融合并不断改 进,以适应商品化生产的需要。自20世纪以来,随着塑料薄膜与蜡封接穗的应用以 及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善,使嫁接技术的应用形式、范围以及效率都有了显著变化与改 进,嫁接已从果树、观赏花木、经济林木扩大到瓜类蔬菜、药用苗木与其他经济作 物。对许多从前进行播种繁殖的苗木,也经常使用嫁接繁殖来发展优良品种,促进了 嫁接在商品化繁殖生产中的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