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镰刀菌枯萎病
1.分布与寄主
本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普遍发生的草坪草病害。对剪股颖、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及狗芽根危害较大,它主要引起叶斑、叶枯和根茎腐烂,是全株性病害。
在早晨有露水或湿度很高时,腐烂病株成簇趴在地上且可见一层白色菌丝层,在病枯草区的外缘也能看到白色或紫灰色的絮状菌丝体。干燥后菌丝体消失,叶片萎缩并变棕红色,整株枯萎而死,最后变成稻草色枯死圈。
3.病原
引起本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属真菌,约有出后或在中午时进行喷灌,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在夜间或傍晚灌水。
(3)合理修剪、施肥,清洁草坪卫生
枯草层厚度超过2cm后及时清除;高温季节不要过多过频剪草,剪草不要过低,一般保持5~6cm较好。在高温潮湿当叶面有露水、特别看到已有明显菌丝时,不要修剪草,以避免病菌传播;提倡秋季、春季均衡施肥,避免施用过量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氮肥过多会造成徒长而加重病情。
(4)化学防治
①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可选用代森锰锌、杀毒矾、灭霉灵、消毒灵等,使用技术可参考褐斑病药剂防治部分。
②叶面消毒:高温高湿季节要及时使用杀菌剂控制病害。代森锰锌、乙膦铝、杀毒矾和甲霜灵等都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使用浓度、次数和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使用浓度500~1000倍或更低,间隔10~14天左右。
腐霉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