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小百科

2014/2/19 15:36:51

特征特性

株高1米左右,株形半直立,轴根型,扎根很深。单株分枝多,茎细而密,叶片小而厚,叶色浓绿.花深紫色,花序紧凑;荚果暗褐色,螺旋形,2-3圈;种子肾形,黄色,千粒重1.8克左右.抗旱性强,抗寒性中等,开花比关中苜蓿约晚7-I0天,比新疆大叶苜蓿早10天左右。陇东苜蓿产草量高,尤其是第一茬草产量高,一般头茬草占总产量的55%,二茬占31%、三茬占14%左右。一般旱地鲜草产量2000-4000公斤/亩,水浇地每亩可达5000公斤以上。由于含水分少,干草产量高。草地持久性强,长寿。缺点是收割后再生速度较慢。陇东苜蓿是旱作条件下的高产品种,只宜在降水量适中的旱作地区推广。

牧草形态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达数米至数十米;根颈密生许多茎芽,显露于地面或埋入表土中,颈蘖枝条多达十余条至上百条。茎秆斜上或直立,光滑,略呈方形,高约100~150厘米,分枝很多。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圆形或卵圆形,先端有锯齿,中叶略大。总状花序簇生,每簇有小花20~30朵,蝶形花有短柄,雄蕊10枚,1离9合,组成联合雄蕊管,有弹性;雌蕊1个。荚果螺旋形,2~4回,表面光滑,有不甚明显的脉纹,幼嫩时淡绿色,成熟后呈黑褐色,不开裂,每荚含种子2~9粒。种子肾形,黄色或淡黄褐色,表面有光泽,陈旧种子色暗;千粒重1.5~2.3克,每千克约有30~50万粒。

牧草特性

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性喜干燥、温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气候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土壤。最适气温25~30℃;年降雨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越过1000毫米则生长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需有灌溉条件才生长旺盛。夏季多雨湿热天气最为不利。紫花苜蓿蒸腾系数高,生长需水量多。每构成1克干物质约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积水,若连续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紫花苜蓿适应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土壤pH值为7~8,土壤含可溶性盐在0.3%以下就能生长。在海拔2700米以下,无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积温1700℃以上,年平均气温4℃以上的地区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区。紫花苜蓿属于强光作用植物,刚开展的叶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时每平方米为70毫克;叶片的淀粉含量昼夜变幅大,干重从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时的20%,其后含量急剧下降,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通常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叶片5000~15000个。

饲用利用

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突出的优点表现在饲用上为:

产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干草产量500~800千克。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干旱低温的地区,每亩产干草400~73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

利用年限长

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再生性强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营养丰富

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比茎秆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秆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主要功能

●改善肠胃功能

中医使用紫花苜蓿嫩叶治疗肠胃道功能失调已有多年历史。印度整体疗法医师也将紫花苜蓿的叶子及花顶用于改善食欲不振。紫诧苜蓿还被用于治疗水肿及关节炎。北美的印第安人用紫花苜蓿治疗黄疸和加速凝血。

虽然紫花苜蓿在很多经典草药学教科书中不常被提及,但它却是整体疗法医师(美国19世纪运用草药治疗的医师)的宠儿,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贫血、食欲不振及营养吸收不良。这些医师同样推荐使用紫花苜蓿来促进哺乳期乳汁的分泌,其种子捣烂成泥后可用于外敷治疗烫伤与蚊虫叮咬。

●降低胆固醇水平

尽管紫花苜蓿的药理作用还存待探索,但紫花苜蓿的成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紫花苜蓿的叶子含有大约2% -3%的皂素。动物实验表明,这些成分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一项小规模的人体实验发现,每天给予实验对象120克紫花苜蓿籽,持续食用8周,可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然而大剂量紫花苜蓿籽(80~120克/天)所含的高浓度皂素可能对血红细胞具有潜在的伤害性。

●改善糖尿病

有草药医生称,紫花苜蓿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动物实验证明,高含量的紫花苜蓿叶水溶提取物能促进动物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尚缺少直接证据证明紫花苜蓿可治疗人类糖尿病患者,但这并不妨碍紫花苜蓿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补充。

●缓解更年期不适

紫花苜蓿叶还含有黄酮、异黄酮、甾醇及香豆素衍生物。异黄酮在动物研究中被认为具有类雌激素作用。虽然该作用尚未得到人类实验证实,紫花苜蓿有时也被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肥田增产

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并能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1335~2670千克,每亩根茬中约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钾6千克。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当于55千克硝酸铵。苜蓿茬地可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通常为30%~50%,高者可达1倍以上。农谚说:“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

保持水土

紫花苜蓿枝叶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二龄苜蓿返青后生长40天,覆盖度可达95%。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拦阻径流,防止冲刷,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显着。据测定:在坡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与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亩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

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紫花苜蓿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机械力量和昆虫采蜜弹开紧包的龙骨瓣而受粉,花期长达40~60天,花期进行田间放蜂,可使蜂蜜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相关信息
  • 紫花苜蓿小百科 2014-2-19
  • 日本冷杉小百科 2014-2-19
  • 宝石花小百科 2014-2-19
  • 彩云小百科 2014-2-19
  • 龟甲竹小百科 2014-2-19
  • 库拉索芦荟小百科 2014-2-19
  • 攀枝花苏铁小百科 2014-2-19
  • 西兰花小百科 2014-2-19
  • 红花继木小百科 2014-2-19
  • 一品红小百科 2014-2-19
  • 绯牡丹小百科 2014-2-19
  • 滴水观音小百科 2014-2-19
  • 朱槿小百科 2014-2-19
  • 观音莲小百科 2014-2-19
  • 富贵竹小百科 2014-2-19
  • 白掌小百科 2014-2-19
  • 蓝花楹小百科 2014-2-19
  • 冷水花小百科 2014-2-19
  • 紫罗兰小百科 2014-2-19
  • 球根海棠小百科 2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