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
1.树种简介
松科松属.在原产地高达30m左右,树皮灰褐色,纵裂成大鳞片状剥落;枝条每年生长3^-4轮,针叶2针或3针一束并存,腹背两面均有气孔线。球果圆锥形,2-4个聚生在一起,种子卵圆形。花期3-4月.翌年10-11月球果成熟。性喜夏雨冬早的亚热带气候,为阳性树种.极不耐荫,但耐热性和耐寒性都较强,在低洼沼泽地边缘生长状况最佳,故名湿地松。但也比较耐旱,在干旱贫疥的低丘陵地也能较好的生长,是一种抗逆性和适应性郁比较好的优良树种。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在我国北纬320以南的平原,向阳低山均可栽培。湿地松苍劲而速生,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是很优良的经济树种,同时也是观赏性较高的庭园树种。
2.繁殖方法
(1)播种繁殖种子应选自优良母株,去翅日晒,使含水量降至9%,在5℃低温下可保存种子活力数年。一般3月播种,在播种前,浸人。.50a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30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400C温水浸泡24h后晾干,播人温床,可条播或者撒播。播种后用焦泥炭覆盖,上面再覆盖草帘,要求种子发芽顶出沙面以前,沙内温度保持在30-35度,沙面温度不超过35度。由于湿地松种子发芽不整齐而持续期长,可在播种前进行催芽,方法是用50一600C温水浸种一昼夜或低温层积催芽一个月。一年生苗高约30cm,
(2)扦插繁殖6月上旬或10月中下旬,从1^2年生苗木上剪取侧枝扦插,枝条长12--20cm.剥除下部针叶,仅留10束左右,用100mg/kg茶乙酸处理16h后,再用30℃左右的温水浸3-4h,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2/3,插后不用遮阳,浇足水分,保持苗床湿润,成活率可达80%0
(3)嫁接繁殖接穗应选择开花结实能力强的优良母株,要求顶芽完好,早春嫁接,宜用去年的夏梢,5-6月嫁接宜用当年的春梢,接穗的长度为12 - l6cm,直径。.6-O.Scm为宜。砧木应该采用顶芽刚萌动的或者处于生长期的3-4年马尾松。将接穗切第一章常绿针叶树类削至一半,切面通过髓心中央,砧木切削至形成层,使接穗切面与砧木形成层紧密结合,嫁接处最后用塑料带绑扎。
3.整形修剪
湿地松树形为中心干明显的自然式圆锥形,因顶芽发达,幼苗期一般不做修剪。但作为行道树时,为了留有一定的枝下高,要适当修去下部几轮枝条,在剩余保留的枝条中,每轮一般都保留3个方向的枝条。把生长势相近的枝作为主枝,其余该轮内过强或过弱的枝条,宜疏除。如果对保留下来的几个枝条进行回缩,剪口下最好留向上的一个和其他方向的2个枝,以控制其生长势,维持同一轮主枝间的均衡发展。对于上一层的轮生枝也应按此法选留3个主
枝,唯方向要与第一轮各枝错落分布,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在修剪接近顶端的一层轮生枝时,要注意不要出现“掐脖”现象。随着树高不断增长,要逐步修去下部轮生枝1一2轮,从而保持良好的树型.原则是树高5-9m,保持冠高比3/53/4,树高15m时,为1/3即可
4.常规栽培管理
移植湿地松时最好是随起随栽。苗木运输过程要保持苗根湿润,不受风吹日晒,运到移栽地后要及时栽植,若不能及时移植可先打浆假植。裸根苗栽植,一般采用穴植法,移栽好后要浇透水。湿地松幼苗阶段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可在幼苗出土定根后4--5d喷施。. 15%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害虫主要有大蟋蟀、蛾姑等,可使用90%敌百虫3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