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竹林施肥研究进展

2014/2/19 15:38:30

竹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竹子本身的特性或养分平衡与一般丰产林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要达到持续丰产经营,必须坚持科学施肥,以投入最小量的肥料获得最大化的效果。

1 竹林施肥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施肥方法

基肥和追肥是一般林木的主要施肥方法,其中追肥又包括撒施、条施、沟施、灌溉施肥和根外追肥等,但由于竹林的特殊性(鞭根系统及竹腔多为空心,竹腔壁具有吸收功能等),出现了伐桩施肥、竹腔注射施肥等方法。

不同的施肥方法对竹林发笋、成竹率及直径生长等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野中重之认为全面撒施效果较好,但角仓寿雄认为更合理的施肥方法是坑施(挖笋后留下的坑);洪 伟等认为注射法施肥效果明显。裘福庚等[6]利用示踪原子法对毛竹伐桩施肥和根际施肥的吸收率进行比较后发现,前者是后者的10~22倍;陈植誉 [7]、文雄[8]的研究认为,进行伐桩内腔施肥省力高效,能有效防止肥料挥发,肥效可持续4年;夏小英等设开水平沟、竹根和竹眉沟施3个处理对陡坡免耕施肥法进行研究,发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根外施氮肥研究表明,施肥当天,叶片全氮含量明显提高,说明竹叶吸收肥料速度快。郑瑞钰研究发现,伐桩施肥可加快竹蔸腐烂,恢复出笋有效空间,极显著提高毛竹林出笋量。刘时才比较了伐桩施肥和竹腔注射施肥的各种处理方式对梁山慈竹生长的影响,认为伐桩施肥的各种处理方式对梁山慈竹的生长的影响要高于竹腔注射施肥对梁山慈竹的影响。傅建生等采用竹腔注射法对撑绿竹进行施肥表明,竹腔注射施肥是丛生竹高效施肥方法之一。彭九生等、程 平等研究了竹腔施肥对毛竹竹笋品质及幼竹生长的影响,发现竹腔施肥能有效提高竹笋中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Vc的含量,能有效促进幼竹生长,杨慧英等[16]对比毛竹伐桩施肥和竹腔施肥的绩效认为以竹腔施效果好于伐桩施肥。但无论何种方法,施肥对竹林出笋长竹普遍有效。

1.2 施肥种类、配比及作用

不同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对新造竹林产量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比二者单施要好有学者对单施尿素和复合肥的增产效果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单施尿素对出笋数量、成竹数和成竹率效果显著,孙培金认为以氯化钾、钙镁磷肥、厩肥、氯化铵、鸡粪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付建生对撑绿竹施肥研究认为,施用尿素和菜枯比不施肥对照能使撑绿竹提早出笋7~10 d,出笋数量增加2.5倍左右,且成竹高度和胸径明显增大;安黔宁等[21]认为,无机肥对竹林发笋长竹的影响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这与顾小平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各元素肥料配比上,研究结果大相径庭,隆学武等[23]认为N∶P∶K=1∶0.5∶0.5对慈竹林最佳,安黔宁等 认为对于光箨篌竹N∶P∶K=1∶0.4∶0.6最佳。黄当亮[25]、戴启惠等[26]分别对毛竹发笋数量、粉单竹纸浆林进行研究后认为,N、 P、K配比分别以2∶1∶1、5∶1∶1为好。在各肥料作用上普遍认为,竹林施肥以氮肥最有效,而磷、钾肥效与土壤的氮素含量有关[2]。邓玉林等 [27]对麻竹的优化培肥方案进行研究认为,施肥与施用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地提高出笋率和杆材生长量,其中施用含硅复合肥与施用多效唑效果最为显著,而且竹笋品质无明显变化。邱尔发等[28]对麻竹山地林配方施肥对竹笋产量影响、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施用对麻竹的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对竹笋产量影响的回归方程显著;氮、磷对麻竹出笋数量回归方程的影响显著,竹笋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钾、花生饼施肥量分别为0.218 6、0.826 2、0.189 9、2.306 4 t/hm2。徐道旺等[29]研究发现对红壳竹施肥,施用肥料种类、数量和次数对出笋数量、产笋重量、新竹平均胸径、地径等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出笋数量的影响力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施肥次数。对产笋重量的影响力表现为氮肥>钾肥>施肥次数>磷肥;对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力表现为氮肥>钾肥;对新竹平均地径的影响力表现为施肥次数>施磷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