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Lithopsspp生石花为番杏科生石花属植物的统称。原产于非洲的南非开普敦东北部,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大西洋沿岸的沙漠及半沙漠地区。这一带地区干旱贫瘠,为不毛之地,雨量稀少,但排水良好。
【形态特征】为高度肉质化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4厘米以下,丛生。单株侧圆锥形,由2片对生的肉质叶下部连结而成。顶部近卵形,中间开裂,表面常有不同的花纹或星点。花纹呈树枝状凹纹,半透明,可透过光线进行光合作用;顶部中间的一条裂缝为花朵和子株伸出的地方。种苗经3~4年可开花,一般秋末至冬初开花。花似单瓣小菊花,花径4~6厘米,通常1株只开l朵花,也有开2~3朵花的。花午后开放,傍晚闭合,可开放4~6天。花后可结实,l朵有细小种子多枚。花通常白色或黄色。每年秋末至春天,两片叶内常从裂缝处长出1~2对新生叶片,即为1~2个新株。新株吸收老叶营养,迅速生长,老叶逐渐皱缩、干枯而被1~2个新个体取代,久之成丛生株。
【生长习性】喜温暖、干燥和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生长适温为20℃~24℃。夏季高温或冬季寒冷时均呈休眠状。
【繁殖方法】播种或分株。种子细小,播种土可用消毒过的沙质壤土,土面要求平整。春天或秋天都可播种,种子拌沙撒播,薄覆土,上盖玻璃保湿。播后半个月左右可出苗。盆土干时不可浇水或喷水,以免冲散幼苗。用洇灌补水。由于幼苗娇嫩,如盆土过分潮湿,特别在夏季盆土过于潮湿,易腐烂。夏季是生石花休眠期,应将幼苗置于阴凉通风处;土干时,用细喷壶作雾状喷水,表土微湿即可,千万防止水多。苗密时可分苗,但分苗后4~5天内不能浇水,盆土微潮即可。幼苗生长极缓慢,分株应在生长季进行,将植株分开,待伤口干后可扦插在潮沙土中,20天左右可生根。扦插生根过程严防沙土太湿,以防植株腐烂。
【栽培管理】栽培土壤,应用排水良好的土壤如壤土加粗沙,最好再加些粗颗粒的浮石。浮石为火山喷发至地表的白色多孔轻质石。盆土应拌入一些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或饼肥粉。盆土浇水后应保湿但不存水。其生长季节主要在春、秋两季,冬暖也可生长。在生长季节应光照充足,冬季也应光照充足。生石花生长很慢,消耗营养不多,生长季节可每月追1次稀有机液肥,也可施用0.2%复合化肥液或在盆边施一些腐熟饼肥粉。
秋凉花后逐渐进入冷冬,应停止施肥,并减少浇水。如室温高于15℃,可浇水保持盆土微潮。如室温低于13℃,则应保持盆土干燥,节制浇水。从春末至夏初生石花就陆续进入休眠,夏季炎热,大多数种类生石花均进入休眠,此时就应控制浇水,炎夏则应停止浇水,表土干时可用细喷壶在土表喷一些水,使植株表土微湿即可。夏季还应将生石花置于通风、凉爽、有散射光且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安全度夏。生石花主根长,主根上侧根极少,常在主根末端有少许须根连着毛细根,毛细根是吸收营养的器官,因此用深盆种植更好。生石花共有89个种,品种更多。由于生石花植株特别,花纹美丽繁多,所以它一直吸引着不少花卉爱好者,更有一些人痴迷于生石花不同品种的收集。生石花很少发生病虫害,最为常见的是“骤死病”。该病事前并无明显症状,但会使生石花突然死亡。
一般多以软腐死亡;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植株先呈透明状,很快腐烂,无法挽救。常发生于早春、晚秋及夏季的闷热天气,和表土过湿、通风不良有关:故应注意通风、见光,保持盆土表面干燥,植株老叶皱缩,新株长出时防止叶面存水,这样可减少病害发生。此外,生长季可每隔10天浇1次多菌灵800倍液。连浇3~4次,消灭盆中的病菌,以减少病害发生。相关链接:目前十分受人喜爱的魔玉(1apidariamargaretae)为魔玉属植物;帝玉(Pleiospilosenalii)为对叶花属植物;金铃(Argyrodermaroseum)为银叶花属植物,它们均属番杏科植物,原产于南非,其生长习性及栽培管理与生石花十分相似。它们具有雕刻美,颇似工艺美术品。花似小菊花。金铃叶面灰绿,光滑;帝玉叶面有深色的透明状小圆点,这是二者的区别。它们的种植管理可参照生石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