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因素

2014/2/19 10:56:20

1 防治方法选择不当

桑树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有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如土壤、肥水、桑树管理不当,影响防治效果。物理机械防治如人工器械捕杀法、灯光诱杀法、食饵诱杀法、阻隔法、涂抹法。化学防治是利用药剂防治,如用药物喷粉喷剂、熏烟,如果方法选择不当,则起不到预期效果。金龟子、叶甲有假死性,用打落捕捉法;桑蟥、野蚕的卵或蛹茧,可用简单工具刮去或铲除。对于病害则可用摘除病叶、病芽,剪去病梢、病枝,刮除菌丝,挖掘病株,将这些带病物及时烧毁或制作堆肥。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夜间趋光性,在桑园内装置煤油灯、电灯诱杀成虫,如鳞翅目的昆虫。食饵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化性,在食物中加入毒剂,诱杀害虫。如配制蜜糖液诱杀夜蛾科成虫。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天敌)防治害虫和利用微生物防治病原菌。但生物防治不能代替其他防治,单独应用效果不太明显。

2 防治时期选择不当

桑园管理中如不对桑树进行检疫调查,则无法确定桑树病害,桑树发病初期未发现,到了严重时期用药无效,农户对虫害的种类和昆虫的生活习性不知晓,常在昆虫的休眠期用药,无法消灭害虫。

3 药剂选择不当

不同种类的农药化学成分、作用方式、理化性质不同,对生物的毒性和药害是有差别的。如大部分的有机氯杀虫剂对一般植食性螨类毒力小,甚至无效;而有机磷杀虫剂就对其有效。作用方式不同的,如无机砷杀虫剂具有胃毒作用,能有效地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但对吸食性口器的害虫无效。理化性质不同,如水溶性强的,对病虫的毒力强;颗粒越细对害虫,病菌的毒力越大。

4 用药量与药剂浓度不当

用药量和药剂浓度是影响化学防治效果的基本条件,不同的药剂作用于病源体和害虫的有效浓度和用药量有不同的要求。商品农药制剂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浓度。使用时必须稀释至一定的目的浓度,稀释浓度不准,就可能造成药剂浪费和效果不良,还会引起药害和中毒。

5 用药的天气选择不当

防治效果与用药的天气极其密切,用药当天的温度、湿度、风、雨、光对药效影响很大。如在小雨或喷药后遇阴雨天气,影响药剂作用发挥。如福尔马林、硫磺汞制剂等在温度高时易挥发、扩散与渗透,效果好。高温还影响害虫的活动增强,呼吸强度大,受药机会大,中毒反应加快,杀虫效果好。但杀虫剂、杀菌剂在温度高时,易使植物产生药害。湿度对药剂的影响很复杂,如敌百虫与波尔多液在空气湿度大时应用效果好;石硫合剂、杀满酯在空气湿度小时应用效果好;粉剂在作物叶面比较潮湿时喷撒好;药液在晨露干后施用好,否则药液浓度降低流失而减效;熏烟会受到风向的影响。

6 药物质量下降

农药因保管运输不当,将造成药物成分发生改变或浓度挥发,从而降低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