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杨引种育苗与造林技术

2014/2/19 10:56:29

1 扦插育苗

1.1 育苗地整理

扦插育苗一般用床式育苗,在东北西部地区多采用大垄作业。床式育苗产苗量高,但不便于机械作业,用工量大,由于土壤温度偏低,根系发育不如垄作好。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和有灌溉条件的圃地育苗[1]。秋季深耕,深度25 cm左右,翌春施腐熟有机肥75 t/hm2,进行浅耕细耙,筑床或筑成长垄,垄距60~70 cm,扦插前将垄面镇压1遍。

1.2 插穗处理

于冬季剪截插穗,随割条随剪穗,穗长10~12 cm,上切口剪成平面,距第1个芽上端0.8~1.0 cm处剪下,第1个芽要选留饱满芽。按种条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剪、捆、假植和扦插,以确保出苗整齐,生长一致,提高成苗率。剪后每100根捆成一捆,随剪随假植,假植沟一般宽1.5 m,深0.5 m。假植时放一层插穗捆,覆一层湿沙,沙层厚度10 cm左右,一般埋3层,埋好后要大量灌水,使插穗与覆沙紧密结合,以免风干。化冻及扦插前要经常检查假植情况,及时向假植沟内灌水,或加盖覆盖物,降低沟内温度,避免插穗发热腐烂或提前发芽,影响插穗质量,降低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速度[2]。

1.3 扦插

扦插时间,在东北西部以4月中、下旬为宜,愈向南,扦插时间愈早。垂直扦插,上口与地面平。垄作单行扦插株距5 cm,双行扦插株距8~12 cm,行距8~10 cm,呈“品”字形扦插。如每1 m扦插20根,可得地径0.8~1.0 cm、高1.5 m以上成苗20.25万株/hm2左右。床作扦插株距20~30 cm,行距30~40 cm。插后要及时灌透水。苗木生长季节要每隔10~15 d灌水1次。第1次除草在5月中、下旬进行。6月上旬到7月上旬中耕2~3次。于6—7月追肥2~3次,以氮肥为主,每次用量150 kg/hm2左右,追肥后要及时灌水。

小美杨侧枝多,为促使地上部分迅速生长,或培养优质种条,从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到8月初,每隔5~10 d要摘侧芽1次。摘侧芽时间以嫩枝长度不超过8 cm,且在未木质化以前为宜,否则,无法再形成侧芽,降低种条质量。

2 采穗圃建设

采穗圃应选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和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东北西部地区繁育插穗多采用大垄作业,扦插密度为7.5万~15.0万株/hm2,垄距60~70 cm,株距20 cm。插前准备、插后圃间管理等与扦插育苗相同。

采穗圃适当密植有以下优点:①产条量高。扦插当年可得地径1.0~1.2 cm、高1.5 m以上的种条6万~12万株/hm2。第2年后,可产种条15.0万~22.5万根/hm2;②种条质量好。小美杨侧芽萌发力强,适当密植可减少萌发侧枝机会,有利于生产粗细均匀、侧芽饱满的种条。③采穗圃使用年限较长,一般5~8年。为弥补土壤养分不足,最好从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1~2次。时间、用量与扦插育苗相同。

3 造林

3.1 机械造林

于造林前一年或春季机械整地,秋季或春季造林,整地深度25 cm左右。因冬春风大,冬寒春旱,为便于机械造林,多采用一年生带20 cm根桩的截干苗深埋造林。造林密度1 200~1 800株/hm2,这样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幼林生长。

3.2 人工造林

一般用二年生大苗,也可用一年生壮苗或截干苗,片林株行距1 m×3 m或2 m×3 m。道路绿化,路两旁各栽1~3行,行距5 m,株距3~6 m,栽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将穴内土壤全部换成较肥沃的表土,栽后灌足水。3年树高可达5~8 m,胸径5~8 cm。还可扦插造林,多用于土壤湿润、肥沃和水源条件好的地方,行间可栽植紫穗槐、白蜡条、杞柳等。

4 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要在造林后当年中耕除草3次,第2、3年各2次。在干旱地区造林3年后,可根据情况每年或隔年中割除草1次,疏松土壤,消灭杂草,为幼林迅速生长创造较好的条件。修枝多在冬季进行。修枝高度为树高的1/2或1/3。对于1~2年幼树,在生长旺盛季节及时摘除侧生嫩枝,以促进幼树生长。主干弯曲或受损伤的要及时平茬。

截干造林的根桩上,长出2~3个萌条时,要定株,秋季或翌年春季将长势差的萌条砍掉,保留1个生长健壮的萌条。

如果林地土层较厚(1.5 m左右)、地下水位较高(1.5~2.0 m),小美杨五年生时,平均树高6 m,平均胸径6 cm,进行第1次间伐,保留1 500株/hm2左右,间伐木可造林或作椽木。十年生时,平均树高达14 m,胸径达20 cm,进行第2次间伐,保留750株/hm2左右,可生产一批檩材。15年时,可进行第3次间伐,保留375株/hm2,20年左右可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