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的生长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4/2/19 10:58:43

1 淮山的主要生长特性

淮山又称山药,属薯蓣科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高温、干燥、畏霜冻,单性花,须根系,块根10℃以上开始发芽,茎叶生长适温为25~28℃,20~24℃块茎膨大最快。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淮山是以地下肉质块根为产品,既怕干旱又怕涝,因此,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种植地要求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能排能灌等,以微酸性黄泥沙质土壤最佳,有利于淮山薯扎根生长。选地后,应在冬季深耕40cm以上,晒白风化土壤,以利于改良土壤耕性,减少越冬病虫寄生。开春后按畦高 50~60cm,畦宽60~70cm整地起畦,整成高垄宽沟,挖好环田排水沟。田长超过20m以上要加开腰沟,以保证多雨季节迅速排水。注意淮山不宜连年种植,一般隔3年轮作1次,最好是水旱轮作。

2.2 种子处理

淮山常用块根进行繁殖。块根切块繁殖法,即在种植前20~25天用长形无病种块切成长约10cm薯块作种,在切口一端蘸上草木灰杀菌,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待切面愈合后种植。注意块状种根往往只有顶部才能发芽,所以切分时应尽量纵切使块根都有顶部。

2.3 施足基肥,适时种植

施足基肥是关键技术措施之一,667m2可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kg左右(或进口复合肥40~50kg)、过磷酸钙50kg作基肥。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当气温回升至12℃以上时,选择晴天或阴天(雨天不宜)种植。在畦中间开沟将基肥施下后立即回土覆盖,保证茎块先端柔嫩组织不触及粪肥、厩肥,以免引起茎块分叉或脱水坏死;然后按株距25~30cm将根头竖放于种植沟内,不可倒放,并覆盖3~5cm平畦面,单行种植。

2.4 田间管理

2.4.1 中耕除草。淮山生长期较长,并约有5个月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易板结,杂草生长速度快,生长前期要加强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个月左右进行1次,直到茎叶生长盛期或茎蔓上半架为止,以后在畦上覆盖稻草,拔除零星杂草。7月中下旬零余子大量形成期应摘除部分或全部零余子使养分集中(留下种用零余子),保证肥水的有效供给,促使茎叶、块根发育良好。

2.4.2 疏苗引蔓。淮山是一种缠绕性草本植物。种植后,每段种茎往往能生长出数苗,如苗数过多,则植株瘦弱,不利于块根生长膨大。因此,当苗长25cm左右时,要适当疏除部分分苗及苗上分枝,只留下1~2株生长粗壮的苗,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夺取高产稳产。结合疏苗及时搭架引蔓,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插搭成人字架,架高以2.0~2.5m为宜,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台风吹倒,以利通风透气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茎生长。

2.4.3 肥水管理。淮山生长前期需肥量较少,以中后期施肥为主。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化学氮肥用量,出苗整齐后应浇施第1次浓度为20%的人粪尿,以后约隔20~30天浇施1次浓度为50%的人粪尿,在块根旺盛生长期(大约立秋前后)重施肥1次,667m2用进口复合肥20~30kg、磷酸二氢钾 5~10kg,在种植行两侧开沟施下后覆土,促进块茎膨大。

2.4.4 灌溉排水。淮山发芽期和薯块形成初期土壤要保持湿润、疏松透气,以利发芽扎根及根系深入土层和块茎形成,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湿润。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应于清明浇凉水抗旱;块茎膨大期需水分较多,每2~3天灌跑马水1 次;后期需水量少。

2.5 病虫害防治

淮山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等,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造成产品和环境污染。掌握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防治病害。主要虫害有红蜘蛛、斜纹夜蛾等,发生时间在淮山生长中后期,一般在1~3龄幼虫尚未转株危害前喷药防治。667m2可选用10亿PIB/g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g、2%甲维盐微乳剂7g或7.5%氟啶·斜夜核悬浮剂40-70ml喷雾防治虫害。

2.6 适时收获

淮山收获期很长,从10月中下旬开始持续至翌年春季,为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应根据市场行情,在叶片变黄、块茎膨大缓慢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