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杨简称意杨,是1972年我国从意大利引种的美洲黑杨若干栽培无性系和欧美杨杂种的总称。包括69杨、63杨、72杨和214杨等,近年在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引种,生长极为迅速,深受群众欢迎。用枝插和根插育苗都比较容易。
(一)枝插
枝插是繁殖意杨的主要方法,方法简便,而且成活率高。意杨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同时为了培育壮苗,圃地应选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砂壤土,干燥的沙地及粘重土不适于育苗。冬季进行深翻,施足基肥。插穗主要采用一年生苗干(从扦插苗截干取得),一般取自苗干基部的插穗成活率高,中部次之,梢部略低。插穗的长度为15-20厘米,上切口在略髙于芽尖处平截,下切口于离芽基部1厘米处斜截或平截。插穗粗度为1一3厘米,插穗耝度对苗木生长有一定影响,较粗的插穗育成的苗木比较健壮,但对成活率并无显著的影响,细至0,5厘米的插穗,扦插成活率仍高,但苗木生长势较弱。截制插穗时因表皮剥离、变色、内皮呈污黑色腐烂的枝条剔出烧掉。
意大利杨萌芽早,必须早春及时扦插,以免影响成活。为防止春旱和溃疡病,抒插前最好将插穗进行浸水处理,即插穗按50根一捆,将插穗长度二分之一浸于盛清水的容器中经一昼夜,可提高扦插成活率。苗木生长迅速,一年生苗一般高可达3-4米,地径3-4厘米,因此扦插密度不宜过大,株距可采用30-40厘米,行距40-50厘米。插穗直插入壤,以不损伤为度,上端与床面平即插穗最上端的芽露于地表。扦插后,4月上旬插穂的芽迅速萌发,4月中下旬相继生根,5月上旬随着气温升高,苗木生长逐渐加快,7-8月是
苗木生长旺盛期,9月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苗木生长量逐渐减少并渐趋停止,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松土,注意灌溉和追肥。追肥应在新梢长10厘米,新叶展开时开始,7月间再进行第二次追肥。意杨中有的品种如63杨、69杨和72杨等因生长期长,秋梢生长量大、苗木木质化程度低,抗寒能力差,易发生祜梢现象,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后期及时停止灌溉和施肥,促进木质化。
一年生扦插苗高达3-4米,可以出圃造林。但据观察,一年生扦插苗的生长特点是前期(4、5、6三个月)生长量比较小而生长盛期主要出现在后期(7、8、9三个月),故狄梢的比例较大,在寒流来临之前一般都来不及木质化,且组织疏松,容易失水,特别在冬春温度较低,而水分较少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枯干枯梢现象。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以截干后培育二年生苗根和一年生苗干的大苗出圃造林为好,因为截干二年生苗的生长特点与一年生扦插苗不同,是前期生长量比较大,而7、8、9三个月的生长量相对较小,因此结束生长较早,木质化程度较高,造林的效果较好,故长江以北地区发展意杨还是以截干的二年生苗为好,
(二)根插
意杨根插成活率也很高,如214杨等一般都可达到80%以上,在枝插材料缺乏的情况下,可进行根插,结合起苗进行根系修剪,将主根截断,并利用较祖的侧根作插穗。插穗的长度为12-15厘米,粗度为1-3厘米。有时粗0.5厘米以下的细侧根也能使用,但成活率较低,且苗木生长比较细弱,要加强抚育才能成苗。
扦插时间应与起苗时间一致,以便插穗采集后及时扦插a扦插株株距为30-40厘米,行距40-50厘米。扦插时先在苗床开沟,将插穗全部插入沟中,随即覆土,并压紧周围土扦插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插穗地上部分即开始萌发,随后再发生新根。在插穗生根期间,如遇天旱须及时灌溉生根后,苗木开始加速生长,此时要加强抚育,注意除草松土和追肥,一年生裉插苗高度也可达到3-4米,可用以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