檫树栽培技术

2014/2/19 11:08:01

檫树为我国特产,是南方红壤及黄壤山区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树形端正优美,秋叶橙红色,可作观赏树。通常采用播种育苗,也可分根繁殖。

圃地要选择高燥,土层深厚,富有腐殖质,排水和通气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忌粘重土及排水不良。一般采用春播,幼苗畏霜害,不宜秋播和春季播种过早,各地应根据当地晚霜结束期具体确定播种期。采用开沟条播,条距20-25厘米,每米长播种50-70粒,每亩用量3-3.5公斤。覆土厚1.5-2厘米,为了保持床面湿润,播后应加盖覆草。檫树种子休眠期长,发芽很不整齐,播种前须进行催芽o可用碱水洗去种皮表面的蜡质后,将种子与砂混合或层积催芽一个月。采用窑内砂藏的种子则不必另行催芽。

播种后约一个月平均气温达到18℃左右开始发芽出土,及时揭草。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苗高10-15厘米时开始间苗。檫树苗木根系要求土壤湿润而疏松通气,在板结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松土和除草能显著地促进苗木生长,在生长初期更应加强管理,待苗行郁闭后,松土次数可适当减少。除草松土时勿损伤苗茎,否则高温季节易受日灼危害和感染病害。檫树苗木最忌圃地积水,常因圃地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而使苗木根部腐烂,因此在多雨季节要做好圃地排水工作。苗木前期生长稍慢,7月上旬开始到8月下旬是生长旺盛期,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65%和48%左右,昼夜平均高生长2厘米左右,这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抚育措施。9月中旬生长速度开始下降。追肥宜在7月中旬以前进行,后期多施钾肥,促进苗梢木质化并形成稳定顶芽,以免越冬时受冻害。一年生苗高应控制在70-80厘米左右,地径1厘米以上,以粗壮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