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苗木育苗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4/2/19 11:41:45

臭椿因树皮及枝叶有一种苦涩的味道、小叶基部的腺齿挥发出特殊的臭味而得名,又称椿树、樗树,属苦木科臭椿属。在我国分布普遍,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轻盐碱地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容易繁殖,病虫害少,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同时耐干旱、瘠薄,是黄土高原、石质山地的造林先锋树种。现将臭椿育苗、造林方法简述如下。


1 形态特征


臭椿是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至黑灰色,平滑或浅裂。小枝粗壮,缺顶芽,叶痕大而倒卵形,内具9条维管束痕。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 个,卵状披针形,长4~15cm,先端渐长尖,基部具1~2 对粗齿,齿端有臭腺点,中上部全缘。花杂性异株,成顶生圆锥花序。翅果,扁平,纺锤形。花期4~5 月,9~10 月果成熟。


2 生物学特征


臭椿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发达,主侧根构成庞大根系,很耐干旱、瘠薄,当土壤水分不足时以落叶相适应,遇阴雨又能长出新叶。臭椿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能耐不良气候。在年降水量400~1400 mm,平均气温2~18℃的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对极端温度的耐性很强,在绝对低温-35℃、绝对高温47℃的情况下极少受害。臭椿喜光照,在次生林或混交林中臭椿均居于林冠上层。极耐干旱,喜潮湿,但不耐水淹,适应性很强,能耐盐碱和瘠薄,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质土壤都能适应,在各类土壤均能正常生长,且抗污染力强,对烟尘及二氧化硫等抗性较强。


3 育苗技术


3.1 采种 选择20年生以上健壮母树采种。翅果9~10月成熟,成熟后的种子易脱落,可于冬闲时采下果穗晾干扬净贮藏。一般带翅种子纯度为65%~85%,千粒重 32g,约3.3~3.5万粒种子/kg,发芽率80%左右。种子干藏,发芽力虽可保持2年,但到第2年就迅速减弱。


3.2 育苗 667m2用种子3.5~5kg,用干籽和催芽后播种均可。4月中下旬播种。播前用30~40℃温水浸泡1昼夜,捞出后像发豆芽的办法,在温暖向阳处盖草帘催芽,每天用水冲1~2 次,春天一般催芽10天左右,种子有30%~40%露白时即可播种。因臭椿幼苗对晚霜为害敏感,故春播不宜过早,以免出土苗木遭受霜冻死。育苗采用床式和大田式均可,具体方法:施足底肥,耕翻一遍,开沟条播,行距30cm ,覆土1.5~2cm。667m2播种量4kg。苗高10cm 时,苗木过密处,适当间苗。苗出齐至7月底加强中耕除草,追肥1~2 次。7月下旬,结合最后一次追肥,开沟施入草木灰,促进苗木木质化。667m2产苗量12000株。幼苗主根发达,侧根细弱,可于6月中下旬在土深 15cm 以下进行截根,促进侧根发育。幼苗忌水湿,雨季忌水湿,雨季注意排涝。1 年生苗高约60~100cm ,即可出圃造林。2年生出圃壮苗高1.5m以上,地径1.5cm 以上。行道树及工矿区防烟造林,最好移植1次,用高约1.5m的2 年生大苗栽植。臭椿根蘖性强,也可用分根、分孽等方法繁殖。


4 造林技术


臭椿冬春两季均可栽植,春季栽苗易早栽,关键是掌握“适时”和“深栽”。在苗干上部壮芽膨大呈球状时栽植成活率最高,栽植时要做到穴大、深栽、踩实、少露头。春季截干造林需早栽和深栽,截干高度可在根颈以上5~10cm ,栽后培土保墒,有利新芽的萌发。造林株行距1~1.5m×2m,667m2造林333~222 株。一般石质山地、黄土丘陵,结合水土保持整成水平沟、鱼鳞坑等。


5 抚育管理


造林后2~3 年内加强抚育管理,第2~3年,每年平茬1次。第3年平茬后,5 月上旬摘芽,选留1个健壮顶芽,培育无节良材,当年高生长可达1.5~2.7m。以后,每年连续用摘芽法抚育,待主干生长高度达到培育要求时,停止摘芽,抑制高生长,促进直径生长。风口处主干不宜留得过高。


6 病虫害防治


臭椿叶点霉病和白粉病是主要危害叶部的病害,要及早发现及时防治。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灯蛾、椿大象甲等是危害臭椿的主要害虫,对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灯蛾、椿大象甲,可在幼虫或若虫期喷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臭椿沟眶象又名椿小象,是专门危害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防治上一是严把检疫关,防止其传播蔓延;二是加强监测,适时防治,可采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打孔注药、人工捕杀、仿生剂防治等方法;三是保护天敌啄木鸟,发挥生物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