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三种常见害虫及其防治

2014/2/19 11:41:57

一、葡萄瘿螨

1.形态识别与为害特征。成螨:圆锥状,体长0.1-0.3毫米,前躯体有2对足。多躲藏在葡萄叶背绒毛下,很难看到虫体。葡萄瘿螨主要为害叶片,最初于叶的背面发生苍白色斑,后受害部位绒毛增多、变厚、灰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一茶褐色一黑褐色,形似毛毡,因此也有毛毡病之称。叶正面凹凸不平,叶片萎缩、脱落、枝蔓生长衰弱。

2.生活习性。以成虫在芽鳞片内越冬,第2年春天,随芽的展开,成虫从芽内迁移到幼嫩叶片背面绒毛下为害吸食汁液,叶片受刺激长出毛毡状绒毛,6、7月闯,繁殖最差,为害也最重。葡萄落叶前成虫转移到芽子里越冬。

3.科学防治。①清除病原。在生长季节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或烧毁。②苗木消毒。将苗木、插条用40温水浸5-7分钟后,再移人不敷出50℃温水浸5~7分钟,可杀死鳞片中的瘿螨。③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在早春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或芽萌动时喷0.5~1.5度石硫合剂,防治效果均较好。发芽后用药较发芽前用药较果更好。

二、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

1.形态识别及为害特征。成虫:体长3-4毫米,淡黄色,头顶有2个明显的圆形斑点,小盾片前左右各一个三角形黑斑纹。卵:长圆形稍弯曲,黄白色,约0.2毫米。若虫:初孵若虫为白色,末龄为黄白色。该虫在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以成、若虫聚集在葡萄叶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初期,叶面出现失绿白色小点。随着为害加重,白点连成一片,叶片成为苍白色,甚至枯焦脱落,影响果实生长、成熟。

2.生活习性。1年3代,以成虫在杂草、落叶、石缝等隐蔽场所越冬。翌春3月份越冬成虫陆续出蛰,先在桃、花卉等发芽早的作物上为害,待葡萄发芽后,转移到葡萄上吸食叶片汁液,成虫产卵于叶脉内或叶背绒毛中,5月中下旬孵化若虫,以后世代重叠,均在葡萄上繁殖,先在老叶上为害,逐渐向新叶蔓延,整个生长季节深受其害。10月后越冬。

3.科学防治。①生长期及时摘心、绑蔓、去副梢,园内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减轻危害。②药剂防治:若虫发生期,喷洒21%灭杀毙乳油 4000倍液。或20%氰戊菊脂乳油3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70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③秋后彻底清除果园落叶杂草。集中烧毁。

三、葡萄透翅蛾

1.形态识别及为害特征。成虫:体长约20毫米。头前部及颈部黄色,后胸两侧黄色,前翅赤褐色,翅脉黑色,后翅透明,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前面1条最宽,中间稍窄,第3条最细,雄蛾腹末端两侧各有一长毛丛。卵:扁椭圆形,紫褐色。约1毫米。幼虫:老熟后35-40毫米。圆筒形,头红褐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形纹。蛹:红褐色。腹未有臀刺1列。此虫以幼虫蛀食葡萄枝蔓髓部。被害部外部肿大,内部中空。被害枝上面叶片发黄,枝蔓易折断枯死。幼虫蛀食处有蛀孔,并堆有虫粪。

2.生活习性。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葡萄粗蔓内越冬。第2年春天在被害枝蔓内化蛹,6、7月份羽化成虫,成虫夜间羽化活动,产卵在当年枝蔓的芽腋或嫩茎上。卵期10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即从叶柄基部蛀人为害,嫩茎蛀空后,转移到粗蔓中为害。成虫羽化时将蛹皮一半遗留在羽化孔内。

3.科学防治。①人工剪(摘)除被害枝梢。冬季修剪时。认真剪除被害枝蔓,剪下的带虫枝蔓应在成虫羽化前销毁。葡萄生长季节,从幼虫蛀入开始,经常检查新梢,确定是被害梢,应及时摘除,消灭幼虫,防止继续为害。②喷药防治。将18%氧乐果乳油(高渗型)1000倍液均匀喷布于叶背面,间隔 10天喷1次,连喷3次。应注意采果前3周停用本药。③用注射法防治蛀道内幼虫。如不愿采取喷药防治法,而幼虫已蛀人新梢基部或较粗蔓:可先用一带柄的细针锥在被害枝蔓上探知幼虫蛀食的大概位置。然后用注射器从该位置锥孔中向蛀道内注入50%敌敌畏乳油10倍稀释液1毫升以熏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