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萼兰属中的大多数种类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喜欢夏季凉爽、冬季温度不太低的环境,无明显休眠期。通常在低温或中温温室栽培,生长适宜温度为白天 18~ 26℃,夜间12~ 15℃。在我国适合在云南、贵州等地栽培。华北地区夏季炎热,若温室栽培尚需采取降温措施。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势逐渐衰弱,最终死亡。
宜用小盆栽植,盆栽基质可以用颗粒树皮块、碎砖或火山灰颗粒;也可以单独用较细的颗粒状树皮、苔藓。这一属中许多种为地生类型,盆栽时需注意基质颗粒不能太粗,要有一定的保水能力。
与典型的附生兰花相比,尾萼兰类需要稍荫蔽的环境。旺盛生长期,遮荫量约60~ 70%。冬季可以少遮或不遮荫。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阳光太少。阳光太少植株生长不良,开花少或不开花。
旺盛生长的春夏秋三季,要求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不可过分干燥,否则对生长有影响。应保持盆栽基质透气和排水良好,绝不能积水。若冬季温度太低,如5℃左右,几乎停止生长。可以在中午时分向叶面少量喷水,保持盆栽基质微干,以维持茎叶不出现萎缩。在北方,地下水矿物质或盐含量过高的地区,浇灌用水需经过处理,去除水中多余的矿物质和盐类,降低水的电导率。目前常用纯水机处理用水,效果较好。水质好坏对栽培好尾萼兰十分重要。
原生种的尾萼兰类植物通常生长在多云潮湿的森林下层,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在栽培中亦应给予温度稍低、空气流通和湿润的环境,保持常年旺盛生长。冬季防止因为干燥、低温引起的植株休眠。
若能将种有尾萼兰的小盆集中放在一个栽植盘(箱)中,并在小盆周围或盆面上种植一些新鲜苔藓,营造一个类似野生的自然环境,对其生长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