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银花的生长习性
金银花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喜温暖、喜光、耐阴、耐涝、耐寒冷。5℃萌芽,15℃新梢生长迅速并开始孕育花蕾,35℃以上高温能正常生长。对土壤不挑剔,耐贫瘠、耐盐碱,pH值在5.8~8.5之间的地块均能生长, 当然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生长势更强,故其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2 金银花栽培技术之选地整地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灌溉方便、有水源的地方。选地后深翻土壤30cm以上,打碎土块,整平耙细,施足基肥。然后做成宽1.3m的高畦播种育苗或扦插育苗。栽植地可利用荒坡、地边、沟旁、房前屋后零星地块种植。先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作高畦或高垄栽植。
3 金银花栽培技术之育苗
金银花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因此平均气温5℃以上均可进行扦插育苗。选1~2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截成长16~18cm, 按株距2cm、行距20cm、密度249 万株/hm2扦插,覆土以刚露出1对芽为宜,然后踏实灌水。1个月后,分2~3次追肥,施尿素75.0112.5kg/hm2。待新梢15~20cm 即可摘心,促发新枝,连摘3~4 次。每株可有4~8 个分枝,即可出圃移栽。
4 金银花栽培技术之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
于早春萌发前或秋冬季休眠期进行移栽。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50cm、株距120cm 挖穴,宽深各30~40cm,宜栽3 750~4200 穴/hm2,每穴施入土杂肥5kg与底土拌匀。然后每穴栽壮苗1 株,填细土压紧、踏实,浇透定根水。成活后,通过整形修剪,使匍匐藤形成直立单株的矮小灌木。增加分枝,扩大树冠,由1年1茬收花变为1年3~4 茬,可大幅度提高产量。金银花群体结构的合理化一般通过前期密植、后期修整,使群体内植株对光温水气肥的竞争调整到总体效益最大化,以提高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和水肥利用率。
5 金银花栽培技术之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发出新叶时;第2次在6月;第3次在 7~8月;第4 次在秋末冬初进行。中耕时,在植株根际周围宜浅,远处可稍深,避免伤根,影响植株根系的生长。第3年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可适当减少中耕除草次数。中耕除草后还应于植株根际培土,以利越冬。
6 金银花栽培技术之肥水管理
每年早春萌发后和每次采花蕾后,都应进行1次追肥。春、夏季施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或硫酸铵、尿素等氮肥,于株旁开浅沟撒入,施后覆土盖肥;冬季每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5kg、尿素50g、过磷酸钙150g,在花墩周围开环状沟施入,施后用土盖肥并进行培土,厚5cm。花期若遇干旱天气或雨水过多时,会造成大量落花、沤花、幼花破裂等现象。因此,要及时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
7 金银花栽培技术之整形修剪
移栽成活后,每穴只留壮株1 株,修剪培养成伞房形直立小灌木。栽后的1~2年内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当主干高度在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第2 年春季萌发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分2层着生。在冬季,从主枝上长出的1级分枝中保留5~6对芽,剪去上部。以后再从1级分枝上长出的2级分枝中保留6~7对芽,剪去上部;再从2级分枝上长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状形的嫩梢。如没有这种嫩梢,则不要摘除。一般入春后在2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通过整形修剪,金银花便从原来缠绕生长改为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房形灌木状花墩。由于金银花具有当年新生枝条能发育成花枝的特性,通过上述修剪措施,能促进多发新枝,多形成花蕾,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每年冬剪于霜降后至封冻前进行,同时还应剪除枯老枝、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扰乱树形的长枝等,使养分集中于抽生新枝和形成花蕾。
8金银花栽培技术之采收加工
8.1 采收
金银花开花时间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摘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摘第2次花。在生产中应采收花蕾上部膨大、青白色的、未开放的花。
8.2 加工
金银花采下后要立即晾干或烘干。将花蕾放在晒盘内,厚度以3~6cm 为宜。以当天晒干为原则。若遇雨天应及时烘干,要掌握烘干温度,初烘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以30~35℃为宜,烘2h后,温度可升至40℃左右,鲜花排出水汽;经5~10h后室内保持45~55℃,使花迅速干燥。
金银花以花蕾(金银花)及藤(忍冬藤)入药,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痢疾、痈肿溃疡、蜂窝组织炎症,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其栽培技术的探讨,希望能加大当地金银花的种植量,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关阅读:
金银花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