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繁殖的方法

2014/2/17 15:31:29

常见杜鹃花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和组织培养5种。

1.种子繁殖即采取杜鹃花成熟种--y.进行播种繁殖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种子生长发育可塑性较大的特点,可培育更多的幼株。具体方法如下:

(1)采种:采集时间一般因种类而异,不同种类的杜鹃花果熟期不同,但多数为秋天。成熟时果实变成棕褐色,甚至顶端微微裂开,此时为采种最佳时机。过早采果,种子尚未成熟;过迟采果,则因果实裂开,种子随风飘散。果实采下后须放在有盖的器皿中晒1~2天,待果实裂开露出种子,除去果壳即成。

(2)贮藏:采得的种子可先在温室内播种,也可贮藏至次年播种。贮藏可在常温下进行,但最好贮藏于3~10'(3温度下,这样保存数月至1年的种子,其发芽率都不会变化太大。(3)播种:播种地点若在室内,采种后即可进行;若在室外,最好在2~3月进行,最迟也不能超过4月。播种用的基质一般为粗沙、泥炭、锯末、塘泥和苔藓(最好是泥炭藓,全部用黄土也可)。这些基质要充分搅拌均匀,太大的团块需要打碎或撕成小片状。由于杜鹃花的种子轻而小,想要播匀较为困难,可用细沙和种子充分调匀,然后再播则较为理想。播种后土层上面要覆盖一层厚约3era的苔藓,然后用喷雾法喷水使基质和苔藓湿透。一般播后一星期即可萌发,两星期后芽可发齐。

2.扦插繁殖即将幼茎分段插于基质中长出幼株的方法。此法为目前繁殖杜鹃花采用最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扦插时间一般为7月或10月,但有些种类,尤其是栽培品种,四季均可进行。扦插步骤大体可分为:

(1)配备基质;基质的种类很多,并因杜鹃花的种类而异,一般最常用的是一份沙加一份泥炭,沙应选用粗沙,用前洗净,不含其他杂质;泥炭最好用纯泥炭藓制成。也有人采有1/3粗沙配2/3泥炭制成基质,扦插效果也不错。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扦插,基质的最基本要求——通气和排水良好,是必须具备的。

(2)准备插条:插条长度一般以10cm为佳,每段须保留2个节。上部的节保留1~3片叶,叶可剪去半截,以减少水分蒸发;下部节的下方须进行切削,并将节上所有叶片连柄一起剪去,以利扦插。切口通常要斜削成长4cm左右,这样可促使多长新根。插条削好后,将其下端放在150×10—6的吲哚丁酸水溶液中浸泡10~18小时,取出后及时插在基质上。

(3)扦插时间的选择:不同杜鹃花适宜的扦插时间,应通过多次在不同月份的实验总结出来,而不能一律采用相同时间进行扦插。

(4)生根后的护理:生根后的杜鹃花苗平时要保荫保湿,千万不能曝晒。苗生长10天后要及时移至营养袋或小盆中,每袋(盆)1株。袋(盆)中的基质同样以沙和泥炭各占一半,也可适量拌入腐烂的树叶和黄泥,以促进生根。苗长到l0cm以后,要将顶芽去掉,以促进侧芽的发展。

3.嫁接繁殖利用嫁接繁殖方法可以使两种或多种杜鹃花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株上,例如需得到杂种、早花、艳花、香花、大花或生长力旺盛的植株,利用本法常常就可获得成效。嫁接时间一般选在早春最为合适,在11月至翌年1月冬眠期或春、夏、秋生长期嫁接当然也可,但成效较差。冬眠期嫁接用切接、劈接、靠接的方式进行枝接,或用边接的方式进行芽接均可;生长期嫁接的方式主要采用靠接、幼枝顶接或倾0接。

4.压条繁殖压条繁殖方法成活率较低,一般不超过10%,主要适用于生长环境相对湿度大、气温凉爽、云雾时常笼罩的高山杜鹃种类,如生长在猫儿山、花坪、大瑶山等地海拔千米以上的一些杜鹃花,因为这些地区高湿低温的条件有利于压枝创口生出新根。压条繁殖时,包扎创口的原料最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苔藓和泥炭土进行包扎即可。

5.组织培养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株,但在杜鹃花繁殖方面目前运用得较少。其大体步骤是:春天剪取萌发的嫩梢,用自来水洗净后,再用0.1%升汞进行表面消毒。茎段须切成0.5~Icm的长度,并将叶片除去。基本培养基采用克诺普(Knop)的成分和用量,其中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则按MS培养基的用量,附加成分可用KT、6一BA、玉米素、NAA和IBA,培养基须经过高压消毒。培养室温度通常须保持在22~26℃。培养架上方在离培养物30era左右挂上2支40WEl光灯照明,每天照12小时。这样,连续1至数月后便可在愈伤组织中长出不定芽。实验表明,KT和玉米素对诱导发芽效果较好,而NAA对诱导根的形成较好。用组织培养形成的试管苗最后须移植于微酸性、通气良好、温度适宜的土中,避免太阳直射。可在移植土中加入黄土、硅石和一些泥炭,并用荫棚遮挡,保持润湿。杜鹃花繁殖的方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