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挑水街陈石平读者来信问:我是一个初学养兰的花卉爱好者,没想到刚开始就遇到兰花叶片背面出现白乎乎的细小颗粒的情况,随信寄上兰花叶片,请问这是病害还是虫害?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从你夹寄的兰花叶片附着物来判断,应该是感染了“兰虱”,它是危害兰花的蚧壳虫群体的俗称,危害兰花的蚧壳虫种类多达20余种,主要有兰圆蚧、黄糠蚧、兰矩瘤蛎蚧、条斑粉蚧等。蚧壳虫大多寄生于兰叶中下部,以叶脉沟和叶背为多。虫体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的盾形小突起。大龄若虫和成虫体长一般不超过2毫米,幼龄若虫个体更小,既象叶片的小瘤突又似泥沙等污染物,易被人们忽视,长大后又有蜡壳包裹,药剂不易渗入,防治比较困难。初孵若虫缓缓爬行,寻到合适部位后,就把口针刺入兰叶开始危害。它们在吮吸叶汁的同时又分泌蜡质形成躯壳,被吸食汁液的叶片会失去光泽,出现不规则斑点,妨碍植株生长,使其观赏价值大为降低。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甚至还会造成植株死亡。蚧壳虫一般一年发生2~3代,雌成虫在受精状态下越冬。当气温回升时就开始吮吸叶汁,通常兰圆蚧4月份开始产第一代虫卵,黄糠蚧孵化高峰期为5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兰矩瘤蛎蚧5月下旬产卵。由于蚧壳虫类产卵时间长、卵期短,各虫态重叠发生,家庭栽培全年均可发生。建议你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①少量发生时,用软牙刷或小棕刷,顺着叶片轻轻刷除,也可用薄竹片将虫体刮除,一般有蜡壳形成的蚧壳虫,已失去爬行能力,剥离叶片后也就失去对兰花的危害性。同时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遗漏活虫体。
②养植环境及兰盆要通风透光,盆土不宜过湿,同时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可减少蚧壳虫类的发生。
③对于名贵兰花品种,也可用棉球蘸70%的酒精擦拭叶片,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④药物防治应抓住第一代卵的孵化高峰期和若虫幼龄时期,一般在5~6月,此时若虫蜡壳尚未形成或蜡壳较薄,可喷洒40%速补杀乳油2000倍液,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并注意喷洒叶背、叶腋和假鳞茎等隐蔽处,大龄若虫或成虫,用药可稍浓;死亡的介壳仍附在兰株上,必要时还要人工抹去。